Thursday, 30 August 2007

前公司的大角咀辦公室






那是筆者的前公司在大角嘴的辦公室。
於去年春天(2006),老闆基於當時公司規模,財政安排,便搬遷到大角咀。
轉眼間,地方由寬敞,轉成淺窄。一眼睼晒!!
老闆(娘)更一眼便知,大家有沒有[蛇王]。
上/下班卻非常方便,遊走旺角,太子兩地。
雖然老闆臭脾氣,心急。但實際上,他心裡是務實,和藹。
且老闆娘願意教導員工。是故,在那公司裡,筆者學習不少東西。
加上,香港辦公室的人事又單純。不過,在大陸工廠裡,就不同了。
像那樣的公司和老闆,現在很難找了。別了!!..........

圖1:公司的左邊。公司的貨辦和其資料檔案。
圖2:公司中央位置,是筆者的老祖宗--[關二哥]是也!!
圖3:公司的右邊。左邊的就是老闆的房間;右邊的是老闆娘的房間。
圖4:筆者的工作間
圖5:鑑於工作間,面對公司大門,自然成為是接待處!經常要收發文件和面對外人。
圖6:會議室暨ShowRoom

Labels:

Wednesday, 29 August 2007

一個頂尖男人的80準則!

書名:<島耕作成為頂尖男人的80準則>
作者:弘兼憲史
頁數:155頁
出版:尖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2月

島耕作,是漫畫<課長島耕作>的主角,是漫畫家弘兼憲史所創作的人物。
是個虛構的漫畫人物。
是個最貼近現實生活的漫畫人物。
是個最懂得經營之道的漫畫人物。

全書共為八章。
首先,弘兼憲史先生,為我們男士們,尋找內心的男性本質。
其次,在現實社會裡,男性應有的體認。
第三,男性的魅力來源。
第四,五章,說明男性在職場裡,抱持有的心態。
第六章,有個性的男人該如何
第七章,說明男性對家庭的態度。
最後,怎樣當一個真正強悍的男人

那80準則,主要對現代職場的男性而言。弘兼憲史先生,透過80則有關島耕作的故事。說明作為現代職場的男性,如何成為一個頂尖男人。

雖然背景是日本,在全球化趨勢下,男性所面對的問題,並沒有大差異。有些觀點,筆者十分認同。如男性的真正強悍,是種[心理的強悍]。就是對於合情合理的事情,應該表達出來,且堅持下去。而不是退縮。不要當好好先生,三分鐘熱度(沒有堅持),讓他人明白自己立場。

第二,男性應該時時刻刻,抱持熱情努力學習態度。尤其是中年男性在職場工作太久,漸漸失去[朝氣]動力,不願意學習。所以弘兼先生鼓勵男性,像青少年時代一樣,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便隨時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學習不是書本裡知識,而是親身體驗生活,享受那種驚喜的快感。就像時下,中年人士學習社交舞,砌電腦。

第三,既要保有堅持,也要懂得變通。處事為人,保持個人[格調]。不要將工作和對家人的責任混為一談。又與把妻子當作一生的好朋友相處。對於男女關係要適宜。總要為家人設想,不要為了自己的夢想而犧牲家庭等等。都是一些實在的倫理態度。

筆者深覺得,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之生存規則,其不二法門就是良好人際關係和圓滑的處事態度。而漫畫家弘兼憲史先生,透過島耕作的人生,恰恰給予一眾上班族和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一個實在又啟發方向。真值得一看。


Labels:

Tuesday, 28 August 2007

理論與現實

有一天,我記得是下雨天,故帶備雨傘在身上,以備下雨之用。走到圖書館處,便把雨傘放在雨傘擺放之地方。這地方是圖書館大門附近之玻璃處。每當下雨時候,於是這地方便成為同學擺放雨傘之習慣地點,所以這裡有許多雨傘。

當然,我也不例外地把雨傘擺放這裡,然後進入圖書館。經過一段時候,大概是吃午飯時候,便出去吃午飯。正當我要取回自己的雨傘之時,我發現雨傘不見,被人家拿掉,太可惡!

於是,令我想起現在所修民法物權裡頭之規定,有沒有辦法取回雨傘途徑。

根據第949條規定:[占有物如係盜贓或遺失物,其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之時起,二年以內,得向占有人請求回復其物。]故此,我須在兩年之內,得向占有人請求回復其物。但發生一個問題,就是我必須到占有人,並且負舉証責任。那麼,我要到那兒找到那個[占有]我雨傘的人?同時,怎樣証明那雨傘是我所有呢?所以這個問題之原故,現在我還未取回雨傘。

從這一個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例子可知,雖然法律明文規定,說怎樣可以保障每個人的財產,或者說你可以有什麼權利對別人主張,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小細節上法律是不能夠有效地保障我們權利或財產。不錯,你確是可以依法律規定,保障個人的財產。可是,你必須付出一定代價,才可以實現之。那豈不是自找麻煩麼?所以我有感而發地想法律真可以保障我們的權益麼?但願那個[占有]我雨傘的人得到應有懲罰。

22-11-1996
12-12-1996
01:26am
於宿舍
__
*Chose on Possession > Chose in action [占有優先於所有權]

Labels:

賞大國崛起—日本篇

星期一(8月13日),香港版的大國崛起,介紹的列強是日本。
日本,對於上一代中國人而言,非常痛恨的國家。
可是,對於戰後出生的一代,包括筆者在內。
卻是一個值得我們所借鏡和欣羨的亞洲國家。

日本的特色是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恰當融合。
尤其是京都,奈良,鎌倉仍然保留許多古色古香的景色。
可是,大家只要細心觀察的話,其實日本是[西表和內]。
是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對於自己國家那種特色,稱為[曖昧]。即是[不日不西]。

關於日本的崛起成功,是涉及日本歷史有兩大文化轉捩點,一是在唐朝時候,日本便派遣留學生來華,學習中華文化。之後,實行[大化革新],即是進行漢化。故現在日本的文字,保留不少漢字。而傳統藝術,如和服,書法(書道);品茗(茶道);建築,尤其是京都,奈良兩地的建築物,什麼五重塔,二條城,東大殿…..。若要知道中國唐代文化如何,真有要走一趟京都。

第二是在1874年的[明治維新],也是全面向西方文化學習。如果大家有看過,由影星湯告魯斯所主演<最後武士>和日本動漫畫<浪客劍心>的話,便是以明治年間為背景。當中也敘述了不少新舊文化的衝突。不少明治領導人留學歐洲,且學會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如去英國學習君主立憲,航海技術;去法國學習自由民主思想,藝術;去普魯士(德國)學習法律,陸軍兵制等等。

基本上,明治時代的現代化模式政府制度,殖產興業,是學習普魯士(德國)的發展模式。即是統制式資本主義。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發展。後來,成功地短時間內,透過對外武力擴張(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的日俄戰爭),躍升成為世界列強。大家有機會,可以到九州的長崎,北海道的小樽和箱館,東京的新橋一帶遊覽。便可目睹明治時代的景色。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跟不用多說。其中最駭人聽聞,731部隊的活人醫學實驗。所有實驗成果和資料報告,全部由美國政府接收。當然,歐洲納粹德國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也是如此。那些精英人士,才獲得免受軍事法庭審訊。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我們必須指責日本。戰後,日本更得到美國的扶植,迅速成為亞洲經濟強國。

總結,日本的成功之處是,[模仿]和[仔細]。換言之,從模仿中學習。他們在模仿過程中,吸收外來文化的精髓,同時,改良或革新自身傳統文化,從而轉化成為日本獨特文化。如日式西餐,日本咖哩,日本拉麵,山本耀司的時裝,以及中國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等,轉為動漫畫的<龍珠>,<一騎當千>,<橫山光輝版的三國誌>,。不過,我們在欣賞日本人的精神之餘,必須保持理性,和平態度,處理日本之戰爭責任問題。

由此看來,鄰近地區若要再進一步發展,更加向倭國學習,不是全盤西化,必須在吸收外來文化,同時,改良或革新自身傳統文化,從而發展成為具有獨特的新文化。

Labels:

前公司的葵芳辦公室(補篇)







圖1:一名主管的房間。
[他是老闆的朋友,昔日是一名資深船務文員。不過,在那公司裡,則是推銷員,經常出外。有空的話,便和老闆談論股市和馬經。]
圖2:女同事的房間。[港女的模範,現今她已是一名在職少婦!!]
圖3:茶水間。
[由於老闆十分重傳統習俗。每月農曆初二,十六[做禡](音:牙),便在此分燒肉。]
圖4:正在覆CALL的女同事。就是圖3房間的主人。
[最遠處右邊的是老闆娘辦公房間。偏左邊的是老闆信任的青年同事。因為他賭馬。]

Labels:

Sunday, 26 August 2007

前公司的葵芳辦公室








那是筆者的前公司在葵芳的辦公室。地方十分寬敞。
約一年後,便搬到大角咀。欲知新辦公室環境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圖1:筆者的工作間
圖2:從右邊看公司大門
[注意!左邊的大班椅是老闆看報用的];
[右邊的莎莎紙袋對上的位置是老闆娘開支票用]
圖3:公司的鍍金招牌 [看清楚的,右邊就是老闆的大班椅]
圖4:老闆的房間-公司決策和匯報[面聖及照肺]的地方
圖5:會議室暨ShowRoom
圖6:從左邊看公司大門-這些坐位沒人坐的

Labels:

Friday, 24 August 2007

Zeno & Melissus

Zeno(芝諾)
=>利用間接法/辯證法
(先以正確無誤,經過分析來導出矛盾而不能兩立結論)
--消極:破除運動之可存在性與可思維性。
--積極:存在唯一性與不變性。

Melissus
=>直接法修正巴氐之存在論
--否定有限存在:由於巴氐主張有限,必會導致「有限」外之空虛存在(非有), 所以美氐否定之,主張無限存在,有限性。
=>「有」必須太一,且不具有形體

--否定性質變化:巴氐強調量之側面,使存在獨一無二。
美氐否定性質變化,擴大不變動。
=>存在:無限等質,不生滅,無始終無形體之太一。

圖: Zeno

Labels:

Wednesday, 22 August 2007

Parmenides(巴門尼德斯)

基本原則:可思想與存在性屬同一件事(思維與存在一致原則)

1)反生成變化:
--因為生成變化,使「有」,又變成「非有」,所以無從發現任何實在意義。
--因為生成世界是虛幻非有世界,生滅無常,不可捉摸。有與「非有」混然無分。
--存在之真理須超越感官知覺理性思維,才能彰顯。故有(存在)經理性之叡智,可認知與言詮。

2)存在性質:
--存在著,不生不滅,沒有時間性。不能來自「非有」(否定無中生有)肯定「有」自體永恆現存性。
--不可分割的連續性整體。個別「有」間銜接成連續不可分之大實體。所以世界是存在本身大實體。
--無空虛/空間存在,必是不變不動。因為運動變化必預設空虛/空間,且是世界是大實體。所以不能變化。
--它是一有限球體。因為不能說一部份多於另一部份,祗有球體才能滿足充實性與完全性要求。
=>存在:不生不滅,不變動,不可分!

3)存在義蘊:
--自然學:與空虛對立的大實體,卻是具有自然形態性存在者(有限球體),故是唯物論。
--形上學:存在是存在自體,可思維,理論存在(必然存在)。故一切存在個物存在之根本性格被發掘。
--知識論:存在彰顯真理自體,巴氐在分析存在,已有同一律與矛盾律等邏輯法則思維。

批評:
a.巴氐否定生成變化,使其不能說明感性世界的緣由。而將生成變化—對立物之混合,即是假相/非有。違反矛盾律
b.陷入無世界論與世界否定論衝突。所以導致發展路線有二:
--修正巴氐存在論(Zeno,Melissus)
--多元論(Empedocles,Anaxagoras)=>綜合巴氐之存在和赫氐之生成變化

Labels:

Saturday, 18 August 2007

群芳譜-4

一眾女主播中,首位香港美女主播是葉雅媛女士。
筆者認為,她的經歷可以成為一眾女主播的典範。

香港的傳媒,對於女主播的地位,十分不尊重。
使到她們不能夠,如英美傳媒一樣,獨當一面,立足於傳媒界。
所以張慧慈小姐,趙海珠小姐,先後離開幕前,各自發展自己的事業。

在傳媒界中,筆者比較欣賞張慧慈小姐,龔偉怡小姐。
還有,早前提及的張寶華小姐。(請參考<群芳譜-1>)

可惜的張慧慈小姐說了一些言論,惹起一眾港男的憤怒。
筆者認為,那是見仁見智。不竟,她有她個人的道理。應該尊重之。
但是,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作為傳媒人的她,也應該注意。

最後,她乃是一名港/女。

Labels:

Friday, 17 August 2007

看Hamlet之感

今天是星期四,是我最輕鬆的天。因為這天只有體育課。所以特別輕鬆。
於是便到我最喜歡的地方留連—圖書館。到雜誌區處,看看有什麼新雜誌出刊,跟著把自己喜歡的資料拿去影印,如國際情勢最新發展動態,歷史報導,法律常識及科學趣聞等,我都會把它們一一影印及收集之。

除了到雜誌區外,或者有時間的話,便到視聽閱覽室,看看錄影帶。就像今天一樣,我便看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作品之一的<哈姆雷特>(Hamlet),<哈姆雷特>又稱為<王子復仇記>,這作品是悲劇的。故事內容相信大家都清楚或略知一二的,而我看完這齣電影後,覺得莎士比亞不失為一代大文豪,他懂得富有藝術性的文句,透過人物口中表達出來,同時,寫出人物內心感情狀況。如片中,哈姆雷特看見自己媽媽改嫁給叔父,於是感慨地道:[脆弱是女人的名字],這表示他對媽媽行為,感到怨憤,及自己對親情矛盾感受。

我則對於哈姆雷特感到同情,因為他本性,溫馴,但復仇意識使他無法理性地處理問題,最後不小心地死於叔父陰謀之下,但使人對他的懷念,所以我對於<哈姆雷特>非常欣賞。且認為唯有悲慘之結局,才使眾人對美好的,完美的一切懷念與珍惜。

06/12/1996
01:56am
於宿舍

Labels:

Thursday, 16 August 2007

日本戰國最後一位智將--真田幸村2

(續上篇)

慶長十九年(1614年)十月,在配所虛度暮年的信繁的命運突然發生了轉機。鐘銘事件後,大阪城的澱君等人下決心要與家康決戰。大阪城的使者帶來黃金二百枚、銀三十貫及手土産,邀請信繁進入大阪城。是年,信繁四十八歲。
信繁本身就原爲秀吉的近侍,真田家也深受豐臣家的恩惠。信繁爲了報答豐臣家的恩情毅然入城。十月十日,信繁引軍一百三十餘人進入大阪城。

信繁心裏清楚,大阪方其實處於很明顯的劣勢。但是當他想到他的父親昌幸,想到上田合戰大勝秀忠軍,自己從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的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過的最爲充實的日子,信繁無法忍受那種無爲的生活。幸運的是,真田宗家由深的家康信賴的兄長信之繼承。這使信繁可以了無牽挂,把大阪作爲他表演的最後舞臺

慶長十九年十一月,德川二十萬大軍將大阪方十萬人團團包圍在大阪城內,後世稱之爲大阪冬之陣。信繁等牢人衆出城迎擊的提案被採納。信繁在玉造禦門以南築起著名的真田丸,親率五千人駐守。因爲信繁十分清楚,大阪城以南沒有任何天然的障礙可守,自然成爲敵軍主力攻擊的目標。五千真田軍所用的全部軍旗、指物、甲胄都是武田家以來的赤色裝備。

事實證明信繁的猜想是正確的。十二月四日拂曉,德川方主力井伊直孝、前田利常、松平忠直軍以晨霧爲掩護,開始向真田丸發起進攻信繁巧妙的運用空堀誘敵,然後用鐵炮齊射,最後主力殺出。松平軍四百八十騎、前田軍八十餘騎討取,德川軍雜兵討死無數,真田軍獲得全面勝利

在激烈的今福合戰和真田丸攻防戰後,大阪冬之陣此後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合戰。十二月中旬,家康提出議和。二十日,和議成立。雖然信繁竭力反對這樣的結局,但是他的建議被澱君和秀賴的側近駁回。不久後,家康就運用他高超的謀略填平了大阪城的所有壕溝,大阪城變成一座只留下本丸的“裸城”

元和元年(1615年)四月十日,家康藉口出席九子義直的婚禮,率軍著陣名古屋。事實上既是家康再次侵攻大阪的出陣

而大阪方在和議成立後,信繁等牢人衆的意見根本不被掌握實權的側近所重視。但是在冬之陣中立下戰功的信繁等牢人諸將贏得了豐臣秀賴的信賴,這自然就引起了豐臣譜代家臣的妒忌。信繁心裏充滿著孤獨和絕望。

五月五日,家康和秀忠率大軍在大阪城東北布陣。大阪軍依靠夏之陣後成爲裸城的大阪城,已經無力在城外進行野戰,完全處於劣勢

五月六日,勇將後藤又兵衛、木村重成、薄田兼相先後戰死。真田軍伊達軍激戰,擊破伊達家引以爲豪騎馬鐵炮隊。在真田軍接到撤退的命令退出戰場時,伊達軍連追擊的力氣都沒有了。(注意!!伊達軍由"獨眼龍"伊達政宗所指揮的勁旅)

五月七日,大阪方挑起最後的決戰,在茶臼山至岡山一線布下迎擊線,信繁率真田軍布陣茶臼山。當日,信繁身穿緋威的鎧,頭戴白熊付鹿抱角前立的兜,手下士兵依舊是全身赤色裝束。在他的面前是松平忠直指揮的越前軍,然後就是家康的本陣。

最後的決戰開始真田軍三千正面突破越前一萬三千大軍後,信繁率剩餘的部隊從背後突擊家康本陣。雖然真田軍的進攻一度被壓制,但他們依然不停的向家康的本陣突進。這完全出乎家康旗本衆意料的攻擊,令家康的本陣倒退了三里。連家康的馬印[金扇]都被丟在了地上,這是自三方原以來第一次,家康本人都一度想要自刃了斷。終於,在頂住了真田軍的三次突擊後,家康從玉造方向脫出。信繁力盡,在茶臼山北部的安居天神附近戰死。此時的信繁年僅四十九歲。信繁的嫡子大助幸昌也在大阪落城之時殉死。

信繁在大阪最後近乎自殺的突擊,使他獲得了[真田日本一之兵]的稱號。[真田左衛門佐]的名字遭到德川家的忌憚。他被人們稱爲[真田幸村],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全文完)

Labels:

日本戰國最後一位智將--真田幸村1

真田幸村(1567-1615)。本名是[真田左衛門佐信繁],而真田幸村是經後人渲染。他乃是信濃(現今長野縣)豪族真田家的次男,在關原合戰中的上田城攻防戰成名,經過十四年的流人生活後進入大阪城;大阪夏之陣中將德川方總大將德川家康逼入絕境,最終力盡討死的傳奇生涯被後人寫成小說流傳至今。他也是戰國最著名的武將之一。

信繁作爲"軍配者"(總指揮官/元帥),在大阪夏、冬兩陣半年內的表現,使他得到和他的父親昌幸、兄長信之同樣高的評價。

永祿十年(1567年),信繁生於甲府。他是武藤喜兵衛的次男。幼名禦弁丸,後該名源二郎。其兄源三郎,就是後來的松代藩祖真田信幸。

信繁年輕時正是真田家最爲興旺的時代。父親昌幸周旋於上杉家、北條家、德川家等周邊有力大名之間,在上田築城,將上田沼田城收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天正十三年(1585年),在上田城擊退德川家的大軍。但是信繁此時正在趕往海津爲上杉家人質的路上,並沒有留在上田。

上田城攻防戰之後,信繁被從上杉家招回,又被送往大阪城作豐臣家的人質。信繁深得天下人豐臣秀吉的喜愛,賜以從五位左衛門佐、豐臣姓,任秀吉的近習,還把五奉行之一的大谷吉繼的女兒嫁給信繁。而此時信繁的兄長信幸正在德川家康處爲近習,並迎娶了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勝的女兒。不同的婚姻關係決定了以後兄弟兩人的命運

慶長五年(1600年)七月二十一日,真田昌幸、信繁父子跟隨德川家康的上杉討伐軍先鋒著陣下野犬伏。正在這時,石田三成的密使前來告知真田父子西軍舉兵一事。最終昌幸和信繁父子從屬西軍,信幸從屬東軍。信幸馬上返回宇都宮德川秀忠軍中,昌幸和信繁父子則通過赤城山麓回上田城準備籠城。

德川秀忠率三萬大軍沿中山道一路西上,準備和經東海道西上的德川家康軍會師。九月一日,秀忠到達輕井澤,並派出本多忠政和真田信幸爲使者勸告昌幸降服。勸降遭到拒絕後的九月五日,秀忠軍開始向上田城發動總攻。然而卻遭到真田軍的突然襲擊,秀忠軍大敗後退。一直到九月十五日關原合戰結束,秀忠軍也沒能趕到關原戰場。

雖然西軍最終戰敗,但是真田父子以二千五百人將秀忠三萬大軍釘死在上田城轟動了世間。從當時三十四歲的真田信繁在上田城合戰的表現中可以看到他作爲一個優秀指揮官的出色才能

由於西軍的敗北,真田父子原本是要被家康處以死刑的。但是在加入東軍的信幸和他的岳父本多忠勝的再三懇求下,真田父子被罪減一等,流配紀州高野山。

真田父子在九度山依靠上田的信之以及舊臣送來的生活費勉強度日,隨行的家臣還一起做真田紐拿出去買錢。由昌幸親筆書寫的借據還流傳至今。也有說是真田父子一行在九度山整頓軍備,等待機會打倒德川政權。

昌幸本人就在慶長十六年(1611年)六月四日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昌幸死後,隨行的大部分家臣也回歸了上田的信之處。九度山上就留下了信繁一家過著寂寞的生活。

在慶長十七年,信繁寫往上田鄉里的書信中可以看出,此時信繁已經年過四十,他的身心都顯的十分的疲憊。他已經是一個身上染病,牙齒鬆動,連頭髮也開始發白的半老之人。在他的身上一點也看不到以後被世人稱爲"鬼"的猛將的影子。

(待續)

圖:電動遊戲<戰國BASARA>真田幸村的英姿

Labels:

真.北極海戰線

[2007-08-02] 俄科考隊北冰洋底插上俄國旗
據新華網報道,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科考隊員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北冰洋洋底後,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
正式宣示俄羅斯擁有北冰洋的主權。

當筆者悉知此報導後,忽然想起著名日本幻想小說大師田中芳樹,作品<七都市物語>第1卷,名稱正是叫<北極海戰線>。

故事正是講述未來地球因為氣候暖化關係,以及天體運轉失衡,導致地軸大轉90度,全球超過億人口死去。卻剩餘七個都市,並成立都市國家,類似昔日希臘的城邦。而當時北極海不再冰封,已是一片汪洋。由於北冰洋因蘊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全球重要航運要道。便成為那七個都市國家所爭奪目標。掀起連場戰爭。

由此觀之,早在80-90年代,日本人便已搜集有關溫室效應,全球暖化資料。可見日本人搜集資料能力極高。(利害!)誰知道小說內容,可以成為事實。筆者真的希望不會成為事實!

Labels:

Tuesday, 14 August 2007

見證-主與我同在

在星期四(11月14日),我作了一個見證。

在這天,我的課室是游泳,且考試。只要天氣好,就無問題。但本星期的天氣開始轉冷,那麼可以游泳嗎?當然要有強健體魄可以游泳。我自問沒有,而且考試要100米蛙式,老師說重點是轉身,若轉身不好,就不合格。我非常擔心自己沒有體力去完成,我亦練習游100米,真的不行,沒有氣力。

終於到了考試,我深怕自己不行。便向老師說我不行,老師則勉勵我,最後勉強地嘗試游泳看,這時我便想[主與我同在],結果順利地完成100米蛙式泳。

經過此事,我對信主又加強了。感謝主,願你永遠與我同在,我不別害怕和缺乏,阿們。

16/11/1996
8:30pm
於宿舍

Labels:

安魂曲之感

當我(聆)聽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最後作品—安魂曲(Requiem K.626)。我覺得有種敬畏及哀悼之感覺。因為莫札特先生作此曲時,五是與死亡搏鬥,他希望只要生存在世,盡快完成此曲,最終還是未完成,其餘由他的學生完成之。

本人對於此曲非常喜歡,因為此曲不單只是天才最後之作品,也是一個天才對於死亡的感覺與體會—死亡非常可怕,而是人生從痛苦中解脫的喜悅。

主啊!請讓他們安息(安魂曲的第一樂章主題),阿們。

15/11/1996
09:29pm
寫於(大學)宿舍

Labels:

Monday, 13 August 2007

有牌爛仔—地產經紀

近期,筆者正在修習[地產代理資格考試課程]。
授課老師乃是任職於某大地產代理商。掌管中央事務,以及工商鋪負責人。

在上課期間,老師一開始便說,[一牌在手,保證有工在手。]
[假如你對於現在工作做得不高興,或者受不了老闆的壓力,走到街頭巷尾的任何一間地產代理裡,與該經理溝通一下,至少有五-六千元收入,便可上班。]
且像坊間補習天王一樣,說:[我叫讀那裡,你們便讀那裡。保證你們會合格。]
又很現實地說:[考試還考試。當你們拿到牌後,就把筆記丟掉,你們將進入一個新世界。]
[就算你們沒有打算,當地產經紀,便抱著一顆學習態度,去學習一門實用知識。]

說實話,生活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就算你和我不買房子,或者可能也要租房子。
一來為了保障作為置業者,和承租人的權益。
二來避免地產代理商在言語上的誘惑,或者不當陳述。
保障自己不要誤墮地產陷阱,招致不必要的金錢上損失。
甚至成為負資產一份子。所以,大家有必要認識房地產市場。

初步了解地產代理商的心理狀態。和地產代理生態片斷。
當地產代理商,給予筆者的感覺。簡直是人格分裂。
因為阿貓阿狗,即使讀書不成的人,只要去考一考資格考試。
便可以當地產經紀。
難怪地產代理業界,某程度存在著良莠不齊。難免有一些負面新聞報導。
同時,有某些發展商/地產商的(壓力)緣故,大力吹捧某個屋宇,或者豪宅。
造成大窩蜂搶客現象,繼而發生一些不愉快事件。
是故,地產經紀,某程度祇是[有牌爛仔]。

不過,相信還有部份是誠信的地產經紀。其實,我們有時憐憫,同情一下他們,他們祇不過都是為生活勞碌罷了。

圖:Anthony Kwok老師

Labels:

浦澤直樹的漫畫Monster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都給了他。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又拜那龍,因為他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他交戰呢?
(啟示錄第13章第1~4節)

漫畫是由人氣漫畫家,浦澤直樹先生的力作。(獲得朝日新聞「手塚治蟲文化賞」最高榮譽「漫畫大賞」)

故事以一位著名腦科醫生--天馬賢三,他救了一位遭受槍擊的男童約翰,數年後約翰卻犯下多起殺人事件,甚至被視為「絕對惡」。這些殺人事件也牽連了天馬醫生,使得天馬開始了逃亡的生涯……..

一幕幕是極度懸疑,犯罪心理,兩德統一後,種種問題。類似X檔案feel。
加上作品因以德國,捷克兩國為背景,且間中有些風景,如法蘭克福火車站,海德堡大學,查理大橋等,充滿歐洲feel!

想不到翡翠台買了動畫,希望大家享受片中的懸疑氣氛,和歐洲城市氣息,由杜塞爾多夫,科隆,海德堡,法蘭克福,柏林,慕尼黑,到布拉格。偶爾理會一下,其故事發展。筆者極力推薦。

到底什麼是真正"Monster"?
以上一段經文和以下一個故事的,也許是一些線索………
___
<沒有名字的怪物>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個地方,有隻沒有名字的怪物。怪物非常非常想要一個名字,所以就踏上旅途,去尋找名字了。但是,因為世界很大,所以怪物就分成兩隻,踏上旅途。一隻往東,一隻往西,往東走的怪物,找到一個村莊,「鐵匠伯伯,請把你的名字給我」「名字怎麼能給人呢!」「如果把名字給我的話,我就到伯伯的身體裡,讓你力氣變大當作謝禮。」「真的嗎?如果力氣變強了,就把名字給你吧!」怪物就進到鐵匠的身體裡去了。怪物變成了鐵匠奧圖。奧圖成了村子裡力氣最大的人。但是有一天,「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哦!」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肚子餓的怪物從身體裡面把奧圖吃掉了,怪物又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到了鞋匠漢斯的身體裡也一樣,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又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到了獵人湯瑪斯的身體也一樣,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還是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怪物到了城堡裡去尋找一個好名字。「如果把你的名字給我的話,我就讓你變強。」「如果把我的病治好,讓我變強的話,就把名字給你。」怪物進到了小男孩的身體裡。小男孩變得非常健康。國王非常高興。「王子康復了----王子康復了----」怪物非常喜歡小男孩的名字。也很喜歡城堡裡的生活,所以肚子雖然餓,卻忍耐下來了。每天每天,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還是忍耐下來了。但是,因為肚子實在太餓了,「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那麼大了。」小男孩把國王、大臣和僕人全部都吃掉了。卡哩卡哩,咕嘰咕嘰,嘎吱嘎吱,咕嘟。有一天,小男孩遇到了往西走的怪物。「我有名字了哦,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往西走的怪物說了。「我不需要名字,我沒有名字也過得很幸福。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沒有名字的怪物。」小男孩把往西走的怪物吃掉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名字,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叫他的人了。約翰,這個名字多麼的好聽。

Labels:

說悲愴

最近,在閒暇時段,中聆聽我最喜愛古典音樂。在永遠不息的樂曲裡,我彷彿跌進那優美的旋律。感到那創作旋律的偉大作曲家們賁是令人敬佩。他們能夠把其感受,或一些體會透過音樂表達出來,讓人們欣賞,且流存萬世。

每當我聽到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時,起初感到沒有什麼感覺,只是一首優美樂曲而已。但是,我參閱有關那首曲的背景後,明白那首樂曲是柴可夫斯基最後的作品,算是他的遺書。因為據資料說他的死因,可能跟其同性戀有關,於是他怕世人知道而自殺了。始終是個謎。

最重要是柴可夫斯基說那樂曲是他最喜歡的,因為悲們愴是每個人共同的感情,所以此作品要表現悲愴及絕望的人生。

悲愴的確是每人的感情。(現在)我漸感受到那份悲愴感情。因為我看見所心儀的良人時。她的倩影,她的笑容,她的動作。我真很想向她說,[我愛妳。]無奈我的軟弱和害羞,使我內心所成很大的束縛和困惑,我不斷在其中爭扎。我常撫心自問,且非常悲愴地問:[我該怎麼辦呢?我真心喜歡妳,妳知道嗎?求妳明白。]

主啊!求妳安慰我心,不要那麼悲愴。祂必定為我預備好的給我。求主保守和我,阿們。

30/5/1997
12:30am
寫於(大學)宿舍

圖:著名的經典版本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
[穆拉汶斯基(Evgeny Mravinsky)指揮聖彼得堡愛樂,又名:列寧格勒愛樂(St.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abels:

Saturday, 11 August 2007

The Eleatic School(埃利亞學派)& Xenophanes(色諾芬)

The Eleatic School(埃利亞學派)
=>特點:否定生成變化,專就存在之存在性與理論性發掘義蘊。
(即形上學)
消極:反擬人論神觀
積極:單一神論
=>人若藉幻想創造擬人化之諸神,神則喪失所應有的尊嚴與完善

上帝觀:
--宇宙之統一整體
--同一地方停留,不動
--神是全眼全思全身,能隨心所欲統馭宇宙一切
--不變不動,不可分,永恆寧靜而無障阻
--萬物第一因,祂以心中思想,促成萬物的運動。

=>泛神論骨架!

Labels:

Heraclitus(赫拉克利斯)

提出存在者的生成面向,把握自然存在義蘊
1)根本實在:火(pyr aeizion)因為火之可動性,萬物自火產生,亦不斷復歸於火。
火->地(下降之道);地->水->火(上昇之道)

2)萬物流轉:因為火為萬物之源,所以為萬物生成變化之理。
=>一切都在生成變化過程之中!萬物生成變化是存在與非存在之衝突所顯現出來的。

每一生成變化是矛盾對立的緊張的調和,在萬物鬥爭的過程表現對立的統一惟有生成變化的普通法則永恆不變

上帝是一切矛盾鬥爭著的對立物之統一法則—永劫靈火
=>現象即是實在,萬物是靈火,一而二,二而一。

3)人存在理論:
--反對博學多聞而無智慧。
--強調人存在的自覺意義
--無法發現靈魂界限,靈魂有深刻之法則/論理。
--法則/論理,可以通過自我探求而在靈魂深處發現
此為共同體的共同精神。

Labels:

Wednesday, 8 August 2007

假如[將勤補拙]也沒有用

今天是一年一度中學會考放榜。看到他們為了升學而奔波,有喜;有悲,
實在替他們感到辛苦。由小到大,我們被教導,認為勤奮努力上進,是應該的。
可是,現實社會卻殘酷無情的。

現在,逢星期日凌晨,無記熱播日本動畫<火影忍者>。親屬大力推薦之。
該動畫內容,除了講述強敵來襲,同時,描寫一個忍者成長的故事。

其中有一配角,名叫李洛克。
李洛克由於能力關係,不懂忍術,幻術,所以他只會體術。
其理想是,"我想証明,即便是不會忍術,不會幻術,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忍者.這就是我生命的全部,這就是我的忍道。"

而他的同伴兼同學—日向螺旋,則是個天才。於是李洛克不斷地,拼命地,刻苦努力鍛鍊自己,祈望他日可以超越日向螺旋。連他的導師賀意看見李洛克的刻苦鍛鍊,感到驚訝。於是賀意老師安慰他。

而李洛克飲泣地,一針見血,道出了一眾平庸的人之心聲。
"是否只要有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穫?…即使我怎樣努力,我還是沒辦法,..令自己變得更強...我實在覺得很害怕…我怕自己永遠都是這樣……我真的不知道該怎樣。"霎時,讓筆者產生了共鳴,忽然落淚盈框起來。(那是第二次)

筆者相信沒有人否定,[只要有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穫]的人生定律。
可是,李洛克卻提出,疑問是[我們所付出的耕耘,是否有正比的收穫呢?]

當像我們這種平庸的人,相比那些擁有[絕對]優勢的別人,
願意花5倍,10倍,20倍,30倍………甚至100倍的努力,將勤補拙,鍛鍊自己。
如果,最後的結果,還是不堪一擊。
換言之,過去那100倍的努力,豈不是落空了
作為平庸的我們,當失去那應有的意義時候,又如何繼續走餘下人生之路。

那麼,那100倍的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難道,那些平庸的人沒有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難道,平庸的人永遠沒有超越的可能性嗎?
想到這裡,真的感到害怕,無助,無奈起來。

當[將勤補拙]/[100倍的努力]-也沒有用,我們存活在世界的意義何在?

(待續)

圖:熱血少年忍者--李洛克

Labels:

賞大國崛起—德國篇

星期一(8月6日),香港版的大國崛起,介紹的列強是德國。
德國一直是筆者所尊敬和欣賞的歐洲國家之一。

因為在大學時期,筆者所就讀的是法律學系,不少教授留學於德國。他們大部份留學於慕尼黑大學(Munich University)。在他們教導之下,一方面體會德國人對於法律嚴謹性和仔細性;另一方面間接地讓筆者對日耳曼文化產生熱衷。

大家細心發現不少文學家,軍事家,音樂家,神/哲學家都是日耳曼民族人士(普魯士-德意志-奧地利-瑞士),如西方孫子—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音樂之父—巴哈(Johan S. Bach),韓德爾(Handel),交響曲之父—海頓(J. Haydn),天才莫扎特(W.A.Mozart),貝多芬(Beethoven),布拉姆斯(J. Brahms),格林兄弟(格林童話集主編),歌德,海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士萊馬克(F.D.E.Schleiermacher),康德(Kant),黑格爾(Hegel),哈納克(Adolf Harnach),馬克思(Karl Marx),集神童與瘋子於一身的學術狂人—尼采,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坦克專家兼閃電戰之父—古德林將軍,…甚至足球運動員:碧根鮑華,奇連士文,馬圖斯,禾拉,布林美,波歷克,高路斯……還有諾貝爾,愛因斯坦,西門子等知名科學家…….實在多不勝數。
是故,德國的科技研究極為先進,而文化學術方面,同樣出色。尤其是以音樂家,神學家,哲學家,為最多。由此說明了德國的教育,正是他們成為大國的關鍵。

在過去,雖然拿破崙帝國之後,取消萊茵同盟,建立德意志邦聯。邦聯是由39個邦國所組成,彼此內政獨立,邦聯議會由各個邦國代表組成。鑑於分裂關係,德意志邦聯的發展較其他歐洲國家為遲緩。

可是,傑出的日耳曼民族洞悉,若要富強,一方面必須致力發展教育,培育人才,將來必有利國家發展。即使面對財政困難時候,普魯士皇帝不惜投放資源,發展教育。甚至將部份宮殿,成為大學校舍。當然,另一方面,軍事力量亦不可缺少。
加上在帝國宰相俾斯麥的英明領導下,實行鐵血政策和相關社會政策配合,如社會福利制度(世界上最早實施社會福利的國家)。德國迅速地成為歐洲[文化]強國。

同時,大家很難想像何等優秀民族,竟然會發動最可怕的世界大戰。尤其是屠殺猶太人,令人心寒。至今波蘭的格旦斯克猶太紀念館裡,沒有屍體,只有約六百副眼鏡,一大堆如雜草般的頭髮。因為……屍體經火化後,運到農田……(在科學角度上,完全符合環保效益。反映出自然科學沒有對人性的尊重,只會淪為災難!!)

幸好六十年來,有賴於基督教的傳統關係。德國政府和人民不斷對那歷史,進行懺悔反省。西方列強(尤其是英美)自覺德國的成功悔改,扶植德國,成功地轉形,在歐盟的成立後,再次成為強國。

六十年過去了,德國在警惕戰爭可怕性之餘,學會反省昔日的罪惡,邁向未來。
所以,日耳曼民族,實在是優秀民族。

圖:代表德國的地標--勃蘭登堡門 (德語:Brandenburger Tor)

Labels:

Tuesday, 7 August 2007

再思生辰

昨天(8月5日)是我們成青之星—余國維弟兄生日。
成青一眾弟兄姐妹,熱烈地為他慶祝。

隨著年紀漸長,對於生日會,產生有點恐懼感。
原因是,生辰說明自己年紀長了一歲。
重要的是,上帝好像悄悄地告訴,"孩子,你有沒有履行我所吩咐的使命?"

或者,撫心自問:"今年沒有成就什麼理想/功業(未達標)。
~~~又浪費一年時間。"
所以實在感到人生苦短。

不過,在阿維弟兄生日,再使筆者思想生辰的意義。
縱使自己年紀漸長,沒有成就什麼功業,
可是,我們仍有家人,一眾弟兄姐妹和朋友,彼此祝賀,分享這種喜悅。
應當感謝上帝的恩典。實在感到高興。

Labels:

Sunday, 5 August 2007

群芳譜-3



談香港靚女,不能不說模特兒界。
事先聲明,眾所周知,所謂香港名模中,有許多的是混血兒,中國內地和台灣,外國來港發展,則不被考慮之列。筆者是基於以香港土生土長為主的,經此篩選之後,真正的土生土長的香港模特兒,有馬詩慧,周汶錡,周麗淇,楊崢,陳嘉容,董敏莉,徐子淇,……等等。(有關資料來自維基百科,還有其他。)

而其中,形象較為健康,略帶一種秀麗之氣質的一位,便是楊崢小姐。值得欣賞之處是。雖然她也是從朋友介紹接拍廣告而進入模特兒界。不過,重要是她曾參加超級模特兒大賽出身,奪得冠軍,換言之,獲得時裝業界認受性。這一點,與別不同。

近年來,她積極曝光於電視台和報紙專欄。
尤其是在<美女廚房>節目裡,得到美女廚神亞軍。
為一眾香港女性宣示了煮權。
其後,又與蔡瀾先生,主持飲食旅遊節目<蔡瀾逛菜欄>。那些表現都說明她努力突破既有模特兒形象,走向多方面的發展。
同時,反映出模特兒生涯,如運動員的生涯一樣,十分短暫。
她也把握現有年輕貌美的時光。

作為新一代女性,應該不斷突破自己的空間,避免局限於某一方面的發展。
縱使楊崢小姐仍有改善之處。
是故,整體上,她當獲得香港靚女之列。


Labels:

Thursday, 2 August 2007

政治/主義與人的罪性


兩個月前,民主女神像佇立在華盛頓,美國總統小布殊在演說中,
述說過去因共產主義而死亡的人口,近20億 。

由馬克思,恩格斯大力倡導的共產主義,曾經為東方人和西方人,
帶來理想國度。甚至是烏托邦。可是,現實上,共產黨為了實踐那些遠大的理想,卻殘殺近20億 人口。

所以不是實行哪一套政治主義學說問題,而是說明人類罪性的問題。
由此觀之,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受到當時德國浪漫主義影響,
充滿著樂觀的幻想。

不論是資本主義也好,共產主義也好,都是理論與數據分析。
人是最關鍵的。一切因為都是由人類實行。

以基督教信仰角度,人犯罪,罪入了世界。於是一切事物都受罪。
因此,人若悔改的話,縱使有美好的理想,到最後卻因罪而破壞。

Labels:

書滿之患


假若你是個好書之徒,必定有這個煩惱。
便是書太多,又沒有空間放置,加上本本捨不得丟棄。
結果,造成書滿之患。

關於筆者的書滿之患,源於在台灣唸大學開始的,好像是二年級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台灣是個文化氣息十分濃厚的地方。
其中,有一條整條街都是書店的,人稱"書店街"。它的名叫[重慶南路]。

每逢星期六,日,筆者必定巡視各大書店,看看有什麼新書,雜誌出版。
起初,只要喜歡的書籍,便毫不考慮買下來。後來,書漸多了。
便挑選一些題材獨特的書籍,才買下來。
因為價錢便宜關係,大多數書籍都是大陸書籍。
這樣鍛鍊筆者閱讀簡體字書的能力。

畢業之後,要搬離宿舍。以及其後回港前,筆者不斷地將教科書,書籍,筆記等刊物。一部讓與他人;一部售給朋友。
也為各書刊找到一位適合新主人。
其餘的書本,便寄回香港,結果家裡出現書滿之患的情況。

直至現在,筆者亦不斷地將書籍讓與他人或圖書館。
有許多還沒看的。真是可惜!!

圖1:書架的一角
圖2:箱內約有50本的書籍(大部份是文.哲.法類別的書籍)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