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7 July 2011

交織愛妒怨恨的男女角力場



剛拜讀東野圭吾的<聖女的救贖>,心裡充滿一種戰慄感覺,同時讚嘆東野先生對男女感情獨有的觀察。

在<嫌疑犯X的獻身>和<聖女的救贖>那兩部著作,正探討人究竟能夠為愛付出到何種地步,如何因愛而演變為出殺意(機),逾越倫常界限,甚至超越了物理學的真實極限,構成了愛與罪辯證的推理新類型。有評論家稱為「本格愛情推理」。它不是愛情小說,是以愛情為基礎的懸疑小說。除了東野先生的那兩部著作,山村美紗的<扇形的不在場證明>也是這類型的推理小說。

<嫌疑犯X的獻身>和<聖女的救贖>兩部著作,分別從男性女性角度,說明愛與罪的辯證關係。<嫌疑犯X的獻身>中,男性以精確數理邏輯演算下,甚至不惜一切奉獻自己,守護那一對母女,達到完全犯罪。而<聖女的救贖>,以女性特有慎密心思下,不惜一切去守護自己的愛,讓犯罪不可能。無論<嫌疑犯X的獻身>和<聖女的救贖>均涉及虛數解(imaginary number)問題,即是理論上成立,但現實上不能成立。有趣的是東野先生卻以物理學家的湯川學為故事偵探。

身為物理學家的湯川教授,事事講求客觀科學,驗證出事實根據,只要任何行為涉及物理學的原理,他必會驗證出來,並破解其犯罪方法。可是,人為何會犯罪,動機為何,則與物理學無關,湯川教授也束手無策。評論家指出東野先生以虛數解手法撰寫小說,乃是回應「本格推理形式」傳統。的確那種手法,將本格轉向「物理之後」發展,即是心理學,形上學的。

縱觀<嫌疑犯X的獻身>和<聖女的救贖>,都是對愛的詮釋。不同的是<嫌疑犯X的獻身>是講愛的奉獻而沉淪,<聖女的救贖>則是愛的聖潔而偏執。那說明男女感情關係裡,隱含著種種愛妒怨恨糾纏瓜葛,這都是物理學所不能客觀驗證的,唯有拼棄那些物理學的原理,回到純粹理性與邏輯裡頭,一切詭計和謎團均迎刃而解。

說到<聖女的救贖>一書,筆者對於女性那份愛/怨,感到既敬且怕。敬的是,女性的愛是徹底的,全心全意的,不可褻瀆的。所以男士們!請你們珍惜和守護她那份聖潔的真愛。怕的是,女人的愛,也是怨恨的表象。愛中有怨,怨中有愛。這說明女性心理極為複雜矛盾的。故此,男性萬一不慎,落入女性的死亡陷阱,而且「死因不明」。女主角曾如此說:「親愛的,我打從心底深愛著你,只要不說出那禁忌的話語,我將一輩子守護你……」反映出女主角愛的濃烈,恨意如是。愛就是憐憫,等待得贖。否則,一切關係終結。那恰恰像聖者對眾生的愛。

男人啊!請珍惜女人的愛。
眾人啊!請珍惜祂者的慈愛。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