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推理經典—黑色皮箱

兩個的黑色皮箱,兩件疑雲密布的命案。精心計算,無懈可擊的詭計,背後真相究竟為何?難道世上真的有天衣無縫的詭計嗎?無法破解嗎?
1949年12月的一個午後,車京汐留車站,發現一個黑色皮箱,內有一具男性腐屍,皮箱從九州的二島寄出,寄件者為近松千鶴夫。警方第一時間,將千鶴夫列為主嫌犯,可是,千鶴夫卻失踪。過了幾天,千鶴夫被人發現在岡山縣的兒島溺斃。於是近松妻子由美子邀請昔日同學鬼貫協助調查,而鬼貫亦和死者等人是大學同學。
鬼貫警部立即趕往九州,展開調查,卻發現在他前方所矗立的,竟是一道的磐石鐵壁的謎團。到底那個裝著屍體的皮箱究竟是如何移動的?犯人又如何逃過鬼貫警部慎密的推理,犯人設下看似堅不可摧的不在場證明?這宗案件的背後,都設有著嚴密的佈局為基礎的。另外,也側面記敍鬼貫警部單身之謎,此反映出他對於昔日戀情……。
本書有兩個推理要點。一是嫌犯不在場證明的路線。不在場證明的路線方面,作為研解「不在場證明」專家的鬼貫警部終於破解了。反之,皮箱移動的路線方面,其中的[皮箱的邏輯]一章,詳盡敍述鬼貫警部如何細心分析那兩個皮箱移動的路線。其推理方式以語言邏輯,分析兩個皮箱直接地在某處被交換,還是皮箱的內容物(屍體)在某處被交換。使到鬼貫警部陷入邏輯推理的苦戰,直到尾聲為止。
全書以邏輯開始,以邏輯結束。喜愛動腦筋作為消遣的讀者們而言,實在頭痛又暢快。難怪,日本推理作家有栖川有栖也說:「《黑色皮箱》或許是我在這世界上最愛的推理小說了。這本小說,就是我心中的本格推理小說。」
閱畢此書後,讓筆者聯想起英國「不在場證明大師」(ultimate alibi breaker)-- Freeman Wills Crofts的成名作<桶子>(The Cask)。正如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所說:「本書中的棺材的移動,會讓人想起克勞夫茲 (Freeman Wills Crofts)的<桶子>(The Cask),但它絕非<桶子>的拷貝版,而是決心以克勞夫茲的情節,挑戰克勞夫茲本身而寫出的力作。連細微的部份都顧慮周到,在邏輯上沒有任何破綻。有許多讀者都非常喜愛這類邏輯綿密的小說。而喜歡克勞夫茲的人們也一定會歡迎這部作品吧。」
的確希望一眾讀者,也能與江戶川亂步,有栖川有栖一樣,獲得閱讀和動腦筋的樂趣!
Labels: 私房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