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0 June 2009

無景可為!!!

早前,筆者與友人觀賞[未來戰士2018],上映前播放[Coco before Channel]的預告片。坐在背後的兩對情侶彼此交談。
一男說:「哦!原來是講Channel的發蹟史。Channel嗎,我識買就行啦。幹嗎要知道她的發蹟。」
吾驚聞此言,便知通識教育無望。通識無望者,山/江學子亦無景可為。

Labels:

Monday, 29 June 2009

愛的咆哮


在著名日本音樂人阪本龍一的1996精選裡,大部份都是電影配樂為主,除了名曲[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外,還有其他電影配樂[末代皇帝],以及[The Wuthering Heights]等等。

說起該部咆哮山莊( The Wuthering Heights)電影是1992年版本,男女主角奇里夫和嘉芙蓮,分別由英國的魯夫費恩斯(Ralph Fiennes)和法國的茱莉亞庇洛仙(Juliette Binoche)主演。

關於咆哮山莊,英國女作家愛美莉.布洛蒂的作品。雖然筆者沒有閱讀該部小說,只是觀看那齣電影版本。故事內容大致講述老恩蕭收養了一個膚色黝黑的希列奇里夫,這小孩自小跟恩蕭的女兒嘉芙蓮青梅竹馬,但兩人地位懸殊,當老恩蕭去世,奇里夫即淪為奴僕,身為莊園千金的嘉芙蓮因拗氣及敵不過虛榮,下嫁給畫眉山莊的林頓少爺,奇里夫一恨之下遠走他郷,他失踪數年,再回來時,卻懷着不知從何而來的巨額財富,展開他的復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yODcxNjg=.html

筆者對於描寫奇里夫對嘉芙蓮的愛情處理。尤其是奇里夫對於咆哮山莊全體上下的怨恨,包括嘉芙蓮在內。只是外在境況改變,導致大家立場不同。可是他們兩人內心深處,仍然相愛對方。特別是嘉芙蓮死前,奇里夫的強烈地質問「為何背棄我的愛?」,兩人擁吻(最後的吻)。以及嘉芙蓮死後,奇里夫在停屍間,將除掉林頓的指環,擁抱著嘉芙蓮的屍首,痛哭流淚,此情景十分真至感人。魯夫費恩斯和茱莉亞庇洛仙的演技精湛,活演出原著中奇里夫和嘉芙蓮。就那幾段情節而言,經已包含佛教所「八苦」,其中的三苦—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

畫龍點睛的是,阪本龍一的主題音樂,略帶着東方獨特抒情意境,大/小提琴互相配合樂韻,琴鍵強烈撞擊,讓人有種天荒地老,遠去不返………無奈……悲傷又淒迷的……。那極充分表現出咆哮山莊裡種種恩怨,以及奇里夫與嘉芙蓮之間恩怨情仇。甚為十分深刻。http://www.youtube.com/watch?v=7IGFqaQ7SNI

圖1: 奇里夫與嘉芙蓮
圖2: 孤獨悲苦的希列奇里夫,站立在枯樹下。

Labels: ,

Friday, 26 June 2009

爽!!啊!!~~~清/爽的美人!!


由於甚少看電視,尤其是[無記]的,[明記]和[港台]例外。
近日,看到一節目的女性嘉賓。見其眉清目秀,身材標緻!!
其樣貌甚略似寶島美模--林志玲。
搜查後,才知道該美女的名字叫陳爽(Sherry Chen)。且真有人說她是港版林志玲!! 言確實甚似!!
可是,是否像林志玲有墨水呢? (請上網搜查吧!!殊不簡單。)暫不知道。

圖1: 陳爽 (一張自然美的寫真)
圖2: 陳爽 (此妝扮是否像林志玲?)
圖3: 林志玲 (可能是大中/華公認美女!)

Labels:

Thursday, 25 June 2009

與Mr. Lawrence同行

昨夜-下課-回家。帶著疲倦的走過尖東-科學館,喝一碗清熱解的涼茶。繼續步向車站方向處。途中,擦身而過的,有同樣進修而下課的上班族和OL,也有妖艷的女子(可能是性工作者)。啟動隨身的MP5的,聆聽著名日本音樂人--阪本龍一的名曲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吾心莫名萌生一種淒傷之浪漫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WuptY2C9Xg


其後,鋼琴家Maksim Mrvica彈奏remix版, 讓人重燃起熱/愛的活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squBUPGRGU


後來,又發現日本R&B女歌手-宇多田光(Utada Hikaru) 加入R&B 歌詞,重新編排remix,轉為全新的一首[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 FY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zMYeYlQ8I&feature=related


聆聽三首不同風格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後,吾心暢快甚許。

Labels: ,

Sunday, 21 June 2009

不再是X者


那按動手機的舉止,道出他者的存在。自身有點不是味道。
今他者的啟示。那他者真的曾經存在的。

那魚眼鏡頭變焦,表明主角優一終於頓悟了真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2QMDhk36JA&feature=related

David Hume說得很對,一切沒有必然因果關係。更何況此種觸不到的。
那一夜。縱使那般親密。真的不代表什麼,此乃屬天的眷顧。
感謝上主,可憐那小信的。今之啟示表明,那他者雖不在,小的還是個普通他者。

朋友所言甚是,自生命形成的那一刻,每天無可選擇地步向死亡,看著生命遂點的消失。

迷惘與失落所交織的實在感,難以安靜。
還是回到寂靜裡去,仰望和順服那祂者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nDtQVFaT9w&feature=related

Labels:

無題詩二則


無題(2001-04-24)
春意夏來寒未去,逝水飄香幾重回。
主牽靈犀快快追,彩霞麗影遍遍吹。

無題(2009-06-21)
盛夏美意來匆匆,倩影飄香惹人思。
真誠吐意心戚戚,主牽靈犀真玄妙。

Labels:

Thursday, 18 June 2009

一波又起!!


正當本人奮戰撰文之際,宋明理學的黃堅強老師,竟然向我們提出,我們這一班,來個中期assignment。題目:(二選一)
1.朱陸異同評述
2.朱熹如何論說[理]與[氣]的關係。請以[理],[氣]之觀念說明[氣質之性]。
真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
為學之道,須勤勉不懈。
學而習者,則中通致知。
明心格物,方為上大人。

圖1: 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
圖2: 理心之間--朱熹和陸九淵的理學

Labels:

Saturday, 13 June 2009

三人行


今天,為了撰寫論文和準備靈修。先後帶備有關康德哲學的書本,以及靈修課本。於是,與耶穌基督,康德兩人,彼此同行。一方面探究先驗哲學,另一方面,讓聖靈引導下,反思和頓悟生命之道。
圖1: 客西馬尼園的基督
圖2: 康德

Labels:

Friday, 12 June 2009

德意志哲學奠基人—康德


數日耳曼民族的哲學家中,必定要說康德。他不是第一個日耳曼民族哲學家(第一個是萊布尼茲),可是他的知識論,是承接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性主義—笛卡兒,斯賓諾沙和萊布尼茲,並且兼容英國的經驗主義,尤其是休謨(David Hume)。

康德的哲學學說,最主要來自他的三大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及《判斷力的批判》等三大批判。在這裡最主要是略述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及《實踐理性批判》兩部著作。

在《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中的研究,康德以超驗方法(Transcendental Method)研究人認知能力,即首先不去關注認知對象,而是追問認知能力是否需有一些先天條件認知才得以可能。其研究結果是肯定的。對象之所以能給予人認識是要符合人的先天條件,而被認知的對象是經受主體先驗形式(時間、空間及範疇驗證)所過濾的「現象」(Appearance)。人的認知能力只可認識「現象」,而「物自身」(Thing-in-itself)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一但試圖超出經驗思考 「物自身」時,那麼幻象、謬誤及二律背反就會產生。而這就是傳統的形而上學是錯誤的根源。

《實踐理性批判》承接《純粹理性批判》的批判,認為過往哲學家以(主要針對多瑪士) 理性論証天主的存在,如本體論、宇宙論及目的論是亳無價值的。人乃靠其內心的道德律來確知「上帝存在」及「靈魂不朽」等問題。這即是說人內心的道德律是先驗結構,人對天主的形上解說只是為了肯定人的道德律而存在的一種假設和信仰。為了確切其道德本體的基礎,他以理性的不同工能,把理性分成純粹理性與實踐理性,並主張:人們更多地作為理性的主動者(即實踐理性的行動者)而不是只作理性的認知者(即純粹理性的認知者),因而實踐理性對於理論理性具有優先性。理論理性受經驗界限制,而實踐理性則與自由不可分離。從中我們可看到,康德所說的實踐理性與引發行動的意志等同。然而他不認為意志就是代表人的任意妄為,而是意志有其自身規定及法則,而其最高的法則就是對絕對道德律的服從。

他的影響重大,之後所有哲學流派,甚至基督教神學,如哲學上的德意志觀念論(費希特-謝林-黑格爾),新康德主義,現象學(胡塞爾Edmund Husserl),哲學詮釋學(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伽達瑪Gadamer),阿佩爾(Karl-Otto Apel),法蘭克福學派(哈伯馬斯Jurgen Habermas),天主教神學家馬雷夏(Joseph Marechal),拉納(Karl Rahner),巴爾塔薩等眾多學者,都參考康德的哲學作為出發點,或者反覆再研究,發展出自己本身的神學觀點和哲學理論。

圖: 哲學朝聖地--康德之安息地,現位於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市(Kaliningrad)

Labels:

Tuesday, 9 June 2009

虛空--愛與死--實存

星期一的早上,在上班途中,邊聆聽著The Sky Crawlers的主題音樂。豎琴的徐徐響起,讓人仿如在青空飛翔著,尤其在清晨,十分舒服。使聽眾進入逍遙狀態。忽然加入和弦與鼓聲,曲調轉化,使心裡產生莫名的沉重。

天天如此這般上班去,勞勞碌碌不斷地為所謂美/好生活打拼。好像沒有意義過活,此種生活是虛空。原來所謂「青空」,其實是「虛空」。不論是他,是你和我,一切在虛空裡,打滾著。我們都是「虛空之行者」。

若要把握實存(存在)的價值,看來只有愛與死的狀態,才能體會。
愛,是需要他者的愛。在愛裡,渺小的生命才得以安息。
不過,個體愛,他者愛否?皆因他者是他者,是無法勉強的。
如一他者是不甘於平凡的,獨立特行的。如此愛之,後果自負。
故唯有慈愛的蒼天,才能去愛。如經上所記:「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

死,是需要個體勇氣去面對。就像武士道精神,將有限生命燃燒,直到生命花火熄滅。此並非自殺。乃說吾等必須本著死的決意面對(勞碌-虛空)的生活,不論吾等有沒有信仰,終有一天,一切歸於死亡的,進入彼岸。(縱使)生命多麼的刻板,虛空,但在每天裡,你我都可發現此刻活著的風景。那麼,好好珍惜每天和眼前的他者,本著愛與死,去體現實存的價值罷了。

What i need now is you.
You made me what i am.
Everyday, everynight, everything is you.
(主題曲的副歌部份)

Labels: ,

Friday, 5 June 2009

歷史的重要與見證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今年更是那事件20週年。

在20年前,筆者是個中學生。只知道自從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後,北京出現學生上街悼念,學生要求反貪污,改革政治。雖然具體的記憶十分零碎的。可是,直到六月四日凌晨時份,解放軍武力鎮壓學生,清理天安門廣場。此刻情景,筆者絕不會忘記的。

筆者是個十分喜愛閱讀歷史的。因為在歷史洪流中,我們可以「鑑古知今」,讓我警惕,別重蹈覆轍。

從小的時候,可能是雙親常跟我說故事,使我對於歷史產生興趣,如為何古時中國人要穿這種服飾,而那個又不一樣呢?後來知道「朝代」之故。

隨著成長路途,自己便尋找一些史書閱讀,如經典--史記。在初中,便已精通中國歷代更替次序,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及其興衰治亂大事。其後,與好友談論其因素,漸衍生談論軍事戰術,政治手段,如楚漢之爭中,項羽與劉邦進軍有何不同,其不同處又怎樣導致兩人成敗關鍵。

後來,筆者更開始涉獵和閱讀有關日本戰國史,幕末明治維新,歐洲歷史,軍事戰爭史,音樂史,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基督教思想史等書刊。於是,更使筆者對歷史興趣不斷增加。所以不知道為什麼有不少同學或新生一代對歷史極討厭呢?他們的理由都是害怕背頌或記憶那史實。其實他們是沒有系統去閱讀和學習歷史,才會討厭之。只要有系統地記憶或把史實單獨看成一個故事,可能有助閱讀歷史之效。

歷史學家指出,當許多人對於自己國家的歷史並不了解,將會是人類的大危機。因為歷史的功用是「鑑古知今」—對過去的事情了解,便知道將來如何發展。具警惕性教訓意義。若我們不知道那些教訓,於是有可能發生悲劇重演—如世界大戰爆發,甚至人類死亡。

故此,有不少史家提出重新注重歷史教育。每個人應該重視自己國家的歷史。閱讀那麼多歷史,使筆者發現在歷史洪流中,人們看來好像掌握一切。在政治權力道路上,不知已犧牲了不少無辜的人(民)之血淚。這使筆者心深歎息,然而沉思良久,為什麼人類不可掌握自己一切呢?但總覺得有些東西在冥冥之中,掌管人們的一切,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答案是有一位公義,慈愛的祂者在看管著。歷史也是讓人們知道,祂才是終極主宰。

圖:小小的燭光,等待昭雪。

Labels: ,

Wednesday, 3 June 2009

非一般的獵人




此二男二女,有以下共通點:
種族: Dhampir
職業: 獵人
特徵: 不老,眼睛間歇呈赤色,口部間歇長出獠牙,全身肌肉具有瞬間爆發的力量。
病徵: 間歇性日光症,血渴症
武器: 精鋼所鑄造出的鋒利無比之刀刃

圖1: 小夜(Saya)
圖2: D
圖3: Rayne
圖4: Blade

Labels: ,

Monday, 1 June 2009

逍遙中的失落,迷惘與虛空之漂泊

莊子〈逍遙遊〉引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不自覺地開啟電腦,聆聽青空之行者(The Sky Crawlers)的主題歌-「今夜再次擁抱星空」,不斷想著只要每天珍惜,與我們相遇的他者,生活不再刻板,生命也不再虛無。

不過,每當感受或經歷到,現實生活就如此虛無和荒謬。自身有點不是味道。真的希望自身,成為那青空之行者裡的飛行員優一那樣,拼命地戰鬥,直到灰飛煙滅,化為虛空。一切迷惘和失落所生的實在感,看來得以安靜,起碼他曾經在世上活著,還有他者的懷念和等候的期盼。青空中的灰燼,歸於塵土。遠方的漂泊,終能安息。有點像日本的櫻花與武士道,在殘酷中的浪漫。「最令人心安的地方,就是在你懷內。...」

<傳道書> (第一章第2至11節):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存立。
日頭升起,日頭落下,急歸升起之處。
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往何處流,仍再流往何處。
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作的事,後必再作。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圖:拼命地戰鬥中,獲得生存價值的飛行員 (真的行者乎?)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