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8 September 2008

關於日本電影新浪潮的感受

本次世界電影經典回顧,以日本電影新浪潮為主題。在上世紀60年代,對於日本人而言,一個狂飆時代。鑑於日本國內受到學運衝擊。戰後一代成長起來,他們自然地對於既有體制,感到不滿。於是一些熱血的世代,持著青春去革命,故發生「全共鬥運動」。當時日本電影界也不甘後人。部份電影工作者也藉著電影創作,反映當時社會風氣與面貌。或者,對於批評和諷刺當時政府的建制。

加上當時日本電影界,採用師徒制,故有承傳體統,造就不少一批電影工作者。如今村昌平跟隨小津安二郎,做副導演。而增村保造跟過滑口健二。所以部份導演,希望走出師傅輩的框架與風格,在批判保守的觀念,建立本身的風格。運用新一代流行話語,反映時代的憤怒與哀傷。這樣背景產生日本電影新浪潮。

本次電影回顧所選出的導演們,分別有:中平康,增村保造,今村昌平,大島渚,吉田喜重,新藤兼人,篠田正浩,浦山桐郎,勅使河原宏,鈴木清順。其中增村保造的作品較多。

不過,筆者則欣賞三部。當中對於勅使河原宏的<砂丘之女>較為深刻。原來生活就是那麼簡單。無須什麼財產,只需要食慾和性慾,便足夠了。對於社會而言,個人存在十分渺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該片結局是,社會將男主角[遺/忘]了。

因此,筆者個人認為,那時代日本新浪潮電影的重點,在於刻劃出人性的表現。正如孔子曰:「食色性也。」更是人的性情表現,如果沒有那人性表現,那電影失去豐富色彩和人物間的衝突火花。

然而,日本對於香港來說,較為親切。因為大家同屬東方社會,次殖民地的經驗又相近。在壓抑與開放間爭持,衝突,自省與懷疑,直到今時今日。

總結而言,有研究日本電影的學者指出,那批新浪潮電影工作者,對於樸素信仰蕩然無存,看破戰後社會的虛妄,以調侃語氣來批判現實,在著眼西方荷里活電影和歐洲新浪潮的時候。面對種種困境下,卻給予日本電影界帶來全新主題,敘事方法和電影語言。

圖:本次電影回顧的特刊

Labels:

Sunday, 21 September 2008

醇酒之佳作


真的佩服日本人那民族!!為何?
因為他們一方面將傳統的文化,重新包裝,推銷到他處。以漫畫來說,日本將棋的<月下棋士>;圍棋的<棋魂>;壽司文化的<將太的壽司>,<伙頭智多星>。另一方面,對於某些生活興趣,或者一些專題,轉為一項專業去做,且建立一套專業知識。例如:栽種植物的漫畫<家栽之人>;釣魚的<釣魚郎>。電影則有<五個撲水的少年>,<喇叭學院>,<談談情跳跳舞>。是故,筆者十分欣賞那種精益求精,求証求真的精神。

近期,筆者沉迷一套漫畫<神之水滴>(Les Gouttes de Dieu)。所謂神之水滴,就是葡萄酒。其故事講述:著名葡萄酒評論家兼食家-神咲豐多香先生逝世,遺留一筆極具價值的葡萄酒遺產。按理由其親生兒子-神咲雫來繼承。只可惜阿雫對於葡萄酒沒有興趣。結果他立下遺囑,要求兒子阿雫,與養子的新晉酒評家-遠峰一青來個比賽。比賽內容就是,尋找出十二門徒(12支佳釀)和1支傳說中的佳釀「神之水滴」。

雖然阿雫對於葡萄酒,一竅不通,可是具備對於葡萄酒的敏感直覺和品嚐本能。因此,兩人展開那一場比賽。其中故事所提及的佳釀有:
--1982年,法國chateau Le Pin
--1995年,法國chateau Pichon Lalande
--2000年,法國chateau Palmer
--2002年,法國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2002年,法國chateau Margaux

說實話,上述的法國葡萄酒,價值確實不菲。大家可以先從價廉物美的,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南美智利,美國加州,澳洲,新西蘭等地區出產的入門吧!!在香港,亦有不少經營葡萄酒的店舖,利用該套漫畫,推廣葡萄酒生意和建立顧客網絡,藉此提昇其葡萄酒業務。據報導,有些漫畫迷因而成為葡萄酒愛好者。真的敬佩香港人的生意頭腦。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不妨細心品嚐一下,那些醇酒佳釀。

Labels:

Saturday, 20 September 2008

觀話劇《Judgment at Nuremberg》


於9月13日下午入場欣賞此劇。令筆者訝異,整個劇場佈置成為法庭。
部份演員打扮為憲兵,站立劇場兩旁,甚具有法庭真實感。
其審訊內容:有關被告全是納粹時期,掌管司法人員。他們被控參與策劃犯罪,不人道罪行及戰爭罪行。問題的關鍵是,當法治精神受到質疑時,唇槍舌劍是否可以能夠辯出真理?

關於紐倫堡大審判。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國於納粹大本營--德國紐倫堡,召開國際法庭,審判戰犯,追究其戰爭責任。同時,Judgment at Nuremberg對於法律史,是一件非常重大事件。因為該審訊,並不是單純審判和追究發動戰爭責任。誰有罪,誰無罪。而是在討論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的基本核心價值。更是自然法與法律實証主義的理論交鋒。

其重點:
--惡法是法? 是否遵守那惡法? 當遵守惡法是無罪嗎?
--那麼道德良知,在法律上角色是什麼功能?
--賦予法律權力的基礎是什麼? 是統治者的個人意志? 還是人民集體共識?
--到底有誰可以審判他人的罪?

那是極具意義的世紀大審判。且影響今日國際法的制度。
正如聖經所記,眾人把淫婦拉到耶穌基督面前,要求他審判那淫婦的罪行。主耶穌基督卻回答:「你們有誰認為自己無罪的話,便可以審判。」

Labels:

Thursday, 18 September 2008

不可不看的電影--冬日之光


「最艱難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最根本的事情——是熱愛生活,甚至一個人在經受苦難時也要熱愛生活,因爲生活就是一切。生活即上帝。熱愛生活意味著熱愛上帝。」-- 英瑪.褒曼

於8月31日,筆者有幸地欣賞瑞典大導演--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的一部電影。名叫:<冬日之光>(Nattvardsgästerna)。

內容如下:
一名失落信仰的牧師,硬著頭皮地在每主日主持崇拜,
可憐小鎮的信徒寥寥可數,錄音般語調讀經,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起來。
有自殺傾向的信徒來求指路明燈,卻聽到更絕望的呼號;傾心的女教師來苦纏,牧師的內心掙扎與壓抑,終於爆發得………
當作為神的僕人的教牧人士,陷入屬靈低潮,甚至感到無助。如何解決?

導演英瑪.褒曼的父親,正是一名牧師。相信從他的牧師父親的牧養生活裡,獲得深刻體會。所以他在我們的面前呈現,人所面對的事實,就是神的沉默。不論你是牧師,或是信徒,內心的困苦,具體上,別人是無法幫助的,只有自身面對的。即使耶穌基督在十架,也說過:「主啊!為什麼離棄我。」

由於對白是瑞典話,字幕是英文,有些情節霎時難以理解。如果有空的話,筆者要細心地,再多看一次。對於基督徒的我們,甚有啟發和深思,值得一看。

圖1: 冬日之光的海報
圖2: 牧師刻板地主持崇拜

Labels:

Tuesday, 16 September 2008

911遇上張小孄

911.下班.歸家途中
82x.荷里活廣場.眾人上車
一彼女.身穿灰黑直身裙.長髮
愚生讓位.彼女則坐其鄰座.安座下來.
掏出一本書.閱讀.張小孄.<魔法蛋糕店>
霎時,散發出秀麗.文藝.美感
被誘.凝視那閱讀中的彼女
讀畢.悉察.彼女詐閱
變態乎?欣賞乎?搭訕乎?
倩影.下車.消失.帝堡城

Labels:

竟遇見美少女

於910,某保險公司所贈送的演唱會票券。因為時間尚早,於是灣仔附近吃飯。大??裡,可能下班時段關係,或是好像筆者那樣情況,餐廳裡人特別多,甚難找位置。

好不容易,找到一座位用餐。鄰座的客人離席。忽有兩名少女前來。
人多關係,自然地,一名出外點餐;另一名便佔著座位。

留下來佔座位的,恰巧與吾的斜對面。那彼女身穿橙紅色.短袖Tee.黑色牛仔熱褲,雙腳穿著疑似牙買加飛人保特所穿的金色運動鞋。雖個子不高,卻有一把烏黑中曲髮。散發出無限青春活力的朝氣。

彼女坐下來的,其美腿一伸一曲,兩眼卻環顧四周,此時此刻,與吾四目交投,才發現此真美少女。一雙大而眼睛,兩耳戴著吊飾般的耳環,樣貌略似日本女優-蒲生麻由,當然甚有青澀的感。
彼女發現我的目光,便顧盼別處。故意整理一下秀髮。揮發出無盡秀麗奪目的芳華。美!美!!

彼女之友人端食回來,問道:「吃什麼?」「麻婆豆腐。」
與此同時,後面的座位離席,彼女起來拿著手袋,與友人往那裡去。
那彼女的,仍與筆者的斜對面。

其後,彼女出外點餐。吾頓覺桌上的意粉,十分則細味不久,右邊的,來了一家疑似自由行的祖國同胞。與筆者對面的是,內地來港發展的大胖子。與真.美少女相比,簡直天與地!!頃刻,用膳完畢。時間不早了。

音樂會完結,在步行到地鐵站之際。
竟看到美少女,真的巧合嗎? 算了罷!!
圖: 日本女優--蒲生麻由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