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電影新浪潮的感受
加上當時日本電影界,採用師徒制,故有承傳體統,造就不少一批電影工作者。如今村昌平跟隨小津安二郎,做副導演。而增村保造跟過滑口健二。所以部份導演,希望走出師傅輩的框架與風格,在批判保守的觀念,建立本身的風格。運用新一代流行話語,反映時代的憤怒與哀傷。這樣背景產生日本電影新浪潮。
本次電影回顧所選出的導演們,分別有:中平康,增村保造,今村昌平,大島渚,吉田喜重,新藤兼人,篠田正浩,浦山桐郎,勅使河原宏,鈴木清順。其中增村保造的作品較多。
不過,筆者則欣賞三部。當中對於勅使河原宏的<砂丘之女>較為深刻。原來生活就是那麼簡單。無須什麼財產,只需要食慾和性慾,便足夠了。對於社會而言,個人存在十分渺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該片結局是,社會將男主角[遺/忘]了。
因此,筆者個人認為,那時代日本新浪潮電影的重點,在於刻劃出人性的表現。正如孔子曰:「食色性也。」更是人的性情表現,如果沒有那人性表現,那電影失去豐富色彩和人物間的衝突火花。
然而,日本對於香港來說,較為親切。因為大家同屬東方社會,次殖民地的經驗又相近。在壓抑與開放間爭持,衝突,自省與懷疑,直到今時今日。
總結而言,有研究日本電影的學者指出,那批新浪潮電影工作者,對於樸素信仰蕩然無存,看破戰後社會的虛妄,以調侃語氣來批判現實,在著眼西方荷里活電影和歐洲新浪潮的時候。面對種種困境下,卻給予日本電影界帶來全新主題,敘事方法和電影語言。
圖:本次電影回顧的特刊
Labels: 光與映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