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的破案直覺



沒讀過土屋隆夫,對日本推理小說的認識,永遠少一塊,很小很小(因為土屋隆夫的作品那麼稀少),卻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塊。 --楊照(知名作家)
近日,看完兩本日本推理小說大師--土屋隆夫先生的作品—[紅的組曲],[針的誘惑]。那兩本作品是以千草泰輔檢察官為主角的。
千草泰輔檢察官是土屋隆夫筆下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他並非神乎其技的偵探,而是一個被描寫成很真實、充滿人性且鄉土味十足的人物,他常常從日常生活中獲取推理的線索,靠著勤奮的基本線索整理,堅守用理論破解犯罪的方程式。千草檢察官在《影子的告發》首次出場就展現了吸引讀者注意的迷人個性,筆者仍然未曾閱讀,卻十分期待。但是,其後三本[紅的組曲],[針的誘惑],[盲目的烏鴉]的佈局十分精彩。
[紅的組曲],[針的誘惑]兩本作品裡,筆者發現在千草泰輔檢察官的推理,十分講求直覺的。他的直覺是什麼?日本文藝評論家大野由美子說:「大部份情況都是從犯罪現場的不自然中產生的,儘管兇手的手法再巧妙,只要露出一點點的不自然,長年鍛鍊下來的直覺便不會輕易放過。」
在[紅的組曲],對於千草檢察官的推理,如此描述,「檢察官的推理超越了對於時間的思考障礙,只有跳脫自以為是的偏見,才能找到破案的關鍵。」原來某些「自以為是的偏見」成為我們思考的障礙,犯人正視利用眾人的「偏見」,使其詭計得逞。
另外,[針的誘惑]裡,「我是說真的。沒有不在場証明的人,他們的不在場証明才能成立;有不在場証明的人,才真的沒有不在場証明。這就是本案的特徵。」在檢察官的苦思下,發現那「不在場証明」本身並不充分的,其實具有客觀事實的限制,所以破案關鍵在於,那些「一點點的不自然」地方。 千草檢察官憑著長年鍛鍊下來的直覺,並把握著案件中的「不自然」地方,鍥而不捨地找出破案機會。
此外,土屋隆夫先生的推理小說,充滿文學風格,尤其是在「盲目的烏鴉」裡,土屋先生是以一篇文學評論作為序幕,引發出某文學評論家被邀約撰寫有關日本頹廢派作家田中英光的評論。於是字裡行間滲透文學意境和評論,絕不是一本單純推理小說。評論家大野由美子說:「優秀的作家具有挖掘出沉潛在人心深處本質的能力。土屋隆夫認為芥川龍之介就是那樣的一名文學家,我認為土屋本人也具備有同樣的本質。他的小說中充滿了推理與餘數、物證與直覺、還有理論與直覺等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對立,有機地交織在一起。最後來個大反轉,呈現出炫爛的美麗。」故此,土屋先生稱推理小說,為「詭詐的文學」。
筆者閱畢土屋先生的作品,他十分忠於謎團的設計,緊扣現實生活的反思,往往吸引讀者墮入其謎團,非動用推理腦筋不可,擺脫謎團泥沼。土屋先生的確是本格派小說大師。
難怪,台灣新生代小說作家陳國偉曾評論,「土屋隆夫讓謎團緊密地與人性及人心貼合在一起,構成紮實的犯罪動機,既具備了寫實層面的批判與反省,也具備了類型小說解謎核心的樂趣,讓犯罪不只是文字中的遊戲,也投射出現實世界的黑暗與深邃。」
圖1:紅的組曲
圖2.針的誘惑
圖3.盲目的烏鴉
Labels: 私房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