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神探> (二之二)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
在[神探]電影中,第二個值得討論的主題,便是為何人的心裡有[鬼]?到底一隻?還是七隻?此乃關於[自我]精神狀態,[深層/潛意識],[慾望]等方面心理問題。也就是佛洛伊德與拉康(有譯者為拉岡)(J. Lacan, 1901-1984)所探討的題目。
拉康,是法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哲學家。並以佛洛伊德學說唯一法國傳人為自居。其實,他借用佛洛伊德的學說和概念,建立一套特定的心理學,以精神分析為本的哲學。故此,拉康與佛洛伊德兩人的理論,有頗多類似之處。
正如,所有法國思想家,哲學家一樣。拉康的思想起點,也是對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命題,作出批判。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命題,乃是對於進行哲學的思維者,提供充分的確定知識基礎。以及西方近現代哲學的磐石。(參考笛卡兒的[談談方法]一書)
拉康認為,笛卡兒[我思]的命題,將[陳述內容的確定性]和[陳述作用的確定性],簡單地合一証明以[思維行動的確定性]。因為[我思]的命題核心是,證明[我在]=[存有]。換言之,笛卡兒將[我思]好像一般外在東西來證明[我在]。因此,拉康指出,笛卡兒所尋求的[確定性]只不過歸結為[自我異化],為此出路只有一條:通往[欲望]之路。然而此朝向確定性的欲望,使笛卡兒懷疑起來,其方法途徑是選擇,導致顯著的[分裂]。
“……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 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羅1:29~31)
由於人的[深層]潛意識不被充分滿足。於是[慾望]扭曲了[本我],造成我們精神狀態某程度上[分裂]。而那[分裂]正是影響我們生活/行為。是故,[神探]電影中,劉青雲的角色能夠看到的[鬼],正是人的[潛意識中慾望]和[被扭曲本我]。如佛教的[貪.嗔.痴]三害,或者天主教的[七宗罪]。當然,劉青雲所飾演神探的精神本身有[缺憾],或[被閹割]。可能那[不完整精神],才能夠面對[對方的不完全精神]。
其實兩千年前,使徒保羅十分清楚地,真實地告知我們內在精神狀況。甚至保羅他自己在內。“我們原曉得律法是屬乎靈的,但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因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若我所做的,是我所不做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既是這樣,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我是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是喜歡 神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14~24)換言之,人內在精神狀況,真的面對著[兩個律]交戰。由此看來,[自我]真的不是[一體],而是[分裂]的。那種[分裂]狀態正是[慾望]=[罪]所導致。
面對[慾望]的引誘。保羅也真誠地告訴我們,真正的出路是[靠主耶穌得勝]。並且藉著聖靈,[順服]祂的引導,不斷[更新內在心靈,克勝罪性]。讓新生命充滿了屬靈活力。(羅7:25)同時,反映心理學的盲點,包括[精神分析學],[行為主義]和[人本心理學],無法完全醫治內在心靈問題,因為[罪]的緣故。唯有[上帝]才是我們真正的心靈醫生。最後,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在禱告和靈修,總要求主更新我們心靈,順服祂的引導。
(全文完)
圖: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暨哲學家--拉康
Labels: 光與映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