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略巴古的對話錄--在萬聖節的天出發

“來一杯Le latte”粗獷的船長道。侍應很便端上香濃的咖啡給他。
“別來模樣,近來你去”可親的店東問道。
“沒什麼,最近我的船(漂流者號),停泊在某外資碼頭,進行補給,以及維修保養。”青年的船長答覆說。
“將會停留多久?如果,多多幫(貝親)。”
“不過,我將要出航了。”
“什麼時候?” 店東問道
“應該在萬聖節左右。即是一,兩天的時間。”
“真的,好快。”
“那麼,將會到哪裡去?”
“暫時,不知道。可能鄰近港口罷。”
“哦!真的奇怪!不過,既然不知道到哪裡,倒不如多留一會吧。”
“當然明白,你可否知道,使用那外資碼頭,是時間拘束的。由於使用合約屬於臨時性質的。不是長期使用。所以時間到期,便要離開。"船長無奈道。
“你不必氣餒。”店長安慰地道。
“老兄,你可知道,人總要為生活的,而生活正是驅動人類,作為人類的我們需要行動。所以不能不出發。”
“怒我愚笨,有點不明白,生活如何驅使我們行動?”店長抓頭似的說。
“對不起,我的意思,生活所帶來的壓力,驅使我們對於當下的生活狀況,有所作為。”船長慎重的道。
“你具體地說明呢?”店長似懂非懂的說著。
“對,不如來一個比喻說,船隻在海上一樣,即使船隻不開動。水流和海風也使到船隻飄流。除非船隻拋了錨,穩定下來。”
“我明白。船隻總不能脫離海洋,這是它作為船舶應有的價值和功用。同樣,人也不能脫離他當下的時間,空間之境況。那麼,船長你所說的,其實,是人的存有境況。至於存有的問題,就是[存有與存有者之間的差異]。曾有學者云,人的存在,不斷走出自己。他所謂走出自己,就是超越本來自己。那種超越性(transandental)就是人類朝向[存有](Being)的開放。
人的存在之超越性,是反映出[存有與存有者之間的差異]。此種超越性,也是人理解並投現[存有者]。換言之,[人的存在]之所以為[人的存在],就是由於人對於本身存有的理解和投現。人在超越的歷程中,構成了時間化之歷程,繼而構成了人的時間性。 [時間]於是成為存有的問題之境域。
關於時間的體驗,我們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裡,不斷面對我們可知與不可知的生活環節呈現出來。而那種既可知又不可知的境域,驅使作為人類的我們,不斷走出自己。之後,就好像船長閣下所言一樣。所以我們要為口奔馳。面對人生上的無奈與無力感。”店長說。船長則細心聆聽,點頭表示贊同。
“畢竟我是行船的,不是什麼文化人士。店長你所說的,確實比我說的更清楚。"船長開懷地說著。
"你太客氣,我也不懂的。只不過,偶爾有些學者,文化人曾談論過的。"店長客氣道。
(本篇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