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1 October 2008

秒速有多少?

前天,筆者欣賞了由新晉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秒速5厘米>。全片由三個短篇故事組成。雖然是短篇故事,彼此各自獨立,可是他們卻有相關連的。

其中的感人對白,如下:
--要用多快的速度活著,才能與妳再相見呢?
--在我們面前的是漫長的人生,漫長的時間,而等著我們的卻只有無奈。
--每當來到那個人身處的地方,內心深處就會感到有點痛。
--他常常寫短訊,真希望收到短訊的人是我。

據導演新海誠先生所言,本作品的主旨是人際間心靈距離與親近速度。
原來他和她有時咫尺天涯,有時卻朝朝暮暮。
當大家錯過此刻的眼前人,在人生時間流逝之中,
剩下來的只有,是令人回憶和無奈。

全片細膩地刻劃出人生那種既平實又無奈的意景。
別再錯過此刻的良人,就讓愛充滿彼此的心靈吧!

Labels:

Friday, 17 October 2008

關於推理小說的小知識

近期,某電視台播送日劇<神探伽俐略>,再次掀動筆者的偵探推理頭腦。此部劇集乃是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其著作名稱有待查證。

推理小說,基本上可分為偵探小說與推理小說。然而,偵探小說與推理小說此兩類型小說,其性質是相似。使人混淆。偵探小說著重處理疑案和追捕疑犯,不問犯人的犯罪動機如何;推理小說著重解謎破案和犯案手法設計,探求犯罪動機如何,破案者則利用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專業知識破案。所以讓讀者可以學習那些專業知識。

按照推理小說的內容區分,區分為本格,社會,旅遊,法庭四種大類。所謂本格是日本獨有的造語。「本格」的原義是「具全原來的格式」,而含有非正規成分的事象都稱為「變格」。

故此,本格推理就是著重解謎破案。常以不在場證明,密室殺人作為典型故事佈局,疑兇的佈局往往使人不能偵破,這樣使自己逍遙法外,但是始終有破綻被他人解破。

第二,社會推理是以社會問題為主題的推理故事。作者透過一則新聞或時事,揭露社會制度問題,描寫人性的真實面,某些行業和社交環境的運作實況。因為作者都是曾從事那些行業的人員,如保險調查員,保安人員,私家偵探,律師,記者等等。代表有松本清張,森村誠一,夏樹靜子。筆者建議有創作恩賜的弟兄姐妹可以一宗倫常慘案中,揭露天水圍社區居民的生活處境,社署的官僚態度,NGO的無奈。

第三,旅遊推理,是推理小說加上遊記的混合體,而內容多數重於推理方面。以撰寫這類小說的作家,往往運用個人的鋒銳筆法風格,即令讀者陷入解謎遊戲裡。其優點是在具有羅曼蒂克和鄉土風情的旅途外,加插推理小說獨有的懸疑氣氛,給讀者有一種既旅遊又懸疑感覺。故使人別有番趣味。代表有西村京太郎,內田康夫。

最後的是法庭推理,命案已經發生了,檢察官和大律師透過在公平公正的法庭,彼此唇槍舌劍的辯論中,法律條文運用,找出命案的真相。因為法律精神是一方面維護社會安定性,另一方面讓無辜的人得到平反。而讓真兇得到法律應有制裁,當中有不少涉及法律和法醫學知識。代表有高木彬光,土屋隆夫,和久峻三。(此三人正是四大檢察官的作者!)

那麼閱讀推理小說有什麼好處?
筆者覺得閱讀偵探推理小說,一方面訓練讀者的推理頭腦;另一方面,讀者可以透過字裡行間,知道一些專業知識,如法律學,科學鑑證,社會風俗文化。不過,最大的教訓就是不斷提醒讀者,千萬不要作惡害人。就算有多精密,天衣無縫的犯罪計劃,總有百密一疏的破綻,加上鑑證科技日益進步。根本有罪的人是無法脫罪。
圖: 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左) , 西村京太郎(右)

Labels:

Monday, 6 October 2008

亞略巴古的對話錄—華斐特篇

一位本來坐在遠處頭髮斑白的老人,靠近船長J的位置而坐。
「老伯,有什麼需要?你是否要添咖啡麼?」店長懇切道。
「你們好像談論投資。」那老人說
「對啊!我們正在談論投資理財。不過,一切都是閒聊。」船長J回答。
「請容許我,介紹自己,我叫Warfield Kostolany,[中文譯名:華斐特.科斯托蘭尼]。剛才,聽到你們談論投資理財。使我想起昔日在金融機構工作的日子。現在只一位靠養老金過活的退休老人。」兩鬢斑白的老人說,卻帶德語口音。
「抱歉,華斐特老伯,恕我冒犯。請問你是否德國人?」船長J問道。
「我不是德國人,是瑞士人,正確的說:瑞士籍猶太人。自小生活在德語區的伯恩。後來,到德國留學。主修歷史的。所以德語說得比較好。」華斐特回應。
「說德語!沒關係。我們也懂一點。」船長J道。
「老先生,主修歷史的,卻從事金融業。真的了不起。」店長賞識地說。

「科斯托蘭尼老先生,那麼你和我們分享一下,昔日你的見識,尤其是作為小投資者。」店長賞識地說。
「剛才,船長先生說得不錯。我十分之認同,就是「儲蓄」。我們更必須先儲蓄一筆錢。作為投資理財之用。千萬不要跟他人借貸去投資。在過去,我親身見證。一些小投資者沒錢投資,竟然跟證券行或者財務公司,借[孖展]去炒股票。當時市場大瀉,證券行或者財務公司便要[斬倉],追他們還錢。結果有些人便自殺。有些是我的朋友…..真是可憐。因此,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不要跟人借貸去投資,要投資就要用自己的閒錢]。即是多餘的錢財。假如你是等錢食飯。投資免問。」華斐特道。
「沒錯。有許多人不懂儲蓄。好像納稅。現今有不少銀行和財務公司,正在宣傳有關稅務貸款的廣告。說實話,為何要借款交稅?」船長J道。
「所以我十分欣賞東方人的儲蓄習慣。相反,西方人總是借貸度日,又沒有良好儲蓄習慣。結果釀成本次百年一遇的金融災難。」華斐特說。

「關於今次金融風暴,一方面,某程度源於人的貪婪本性。另一方面,是監管金融機構的力度不足。什麼迷你債券,其實股票和債券兩者,有什麼不同?」船長J道。
「說實話,我也懂一點。基本上,股票,債券,衍生投資工具,都是投資工具。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即是說明擁有該公司的股份,且証實你是持有股份的股東身份。所以你買股票的,就像與他人合夥搞生意。你就是股東,有權要求公司,當該公司賺到錢,便派股息給股東。而買債券的,就是你像借款給該公司。你是債主,有權向公司收數。後來公司獲利,便派利息,還給你。至於,衍生投資工具是一種極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其性質是零和遊戲。利用短線求取最大利益。原本是大戶用來進行對沖,套戥,分散其承擔風險的工具。但不知為何,後來發展到一般小投資者也可以玩。根本不適合小投資者。」華斐特說。

「原來這樣。既然投資債券,相對地比較穩定。且起碼有一定的回報收益。為什麼會出事呢?」店長好奇地說。
「沒錯,投資債券的確是有穩定的回報。不過,那些債券是以什麼投資活動為基礎。原則上,銀行和金融機構借了我們的金錢,用作投資和項目發展,當投資和發展項目賺到錢,便分派定額利息給債券持有人。現在出現問題的債券,不是普通債券,而是所謂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
此種證券的運作如此。大家都知道,樓宇按揭(mortgage)是怎麼一回事。可是,銀行或金融機構為免收不到業主供樓的款項,便依契約特性分類成不同組別,包裝成為林林總總的證券和金融產品在證券市場出售,分散其風險。那就是所謂迷你債券。實質上,銀行將那些收到你購買債券的款項,用作為擔保按揭之用。簡言之,『人家供不起樓,你幫手繼續供下去。』你也供不起,不用怕,一切由國營機構「兩房」--Fannie Mae (房利美)與Freddie Mce(房貸美)包底。加上全球金融一體化,各間大型金融機構彼此購入那些產品。於是大家成為一道連鎖。現在卻爆煲了。」老人邊用筆桿劃來劃去,邊詳細地分析道。(註)
「原來如此。難怪那麼嚴重啊!!」店長驚奇地道。

「難怪美國政府要救市。面對如此大災難,身為小市民應該怎麼辦?」船長J道。
「我個人認為,cash is king。不論好市和淡市,日常生活裡,我們總離不開消費,而消費涉及使用金錢。首先,改變一下自己生活習慣。接著,計算每月開支狀況,減少不必要生活開支。第三,培養良好儲蓄習慣。例如跟銀行做儲蓄保險,零存整付,定期存款。既增值又保值,盡量保持一定金額的流動資金。相反,那些不清楚的金融產品和投資活動,切勿參與和購買。這就是我的見解。」華斐特說。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你,科斯托蘭尼老先生。讓小店獲益良多。你的咖啡便免費,由我付錢。」店長高興道。
「那裡,那裡,太客氣。」老先生。

註: Essentials of investments,6th edition, Zvi Bodie, Alex Kane, Alan J.Marcus, p.2-19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