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9 December 2010

主觀的犯罪與客觀的搜查

看似完美的詭計,必然有其破綻可尋。

走進戰後六十年代,雖然社會變遷和科技進步,但人類的罪性卻是不變。罪犯不惜花心思偽造各種不在場證明來掩飾罪行事實。名偵探鬼貫警部和其下屬丹那刑警,憑著冷靜而清晰且精密的思辨與鍥而不捨搜查精神。走訪嫌犯們所說的路線,逐一破解那些看似合理卻又沒有破綻的詭計。

本書收錄八篇鬼貫警部晚期探案故事。當中,三四篇是倒敘推理,即是從嫌犯們角度來描寫的,如何計劃與執行犯罪過程。可是,鬼貫警部以客觀,一矢中的,詢問出他們犯罪要害。

其中一案十分有趣,就是借用哲學家黑格爾和康德的名字,將兩人均是相聲藝人。如果死者(康德)真的早上八點起床的話,為何他的鬧鐘仍然設定早上九點響鬧呢?另外一案,如果死者真的喝咖啡自殺的話,為何他的茶匙沒有毒藥反應?

不論天使,或魔鬼都在細節上。說明出任何(主觀上)犯罪,總會有百密一疏的錯失。

Labels:

Sunday, 12 December 2010

一張空椅子的證明


有一空櫈,在那莊嚴大廳裡。他缺席了。
眾人注目見證時刻。
此時刻,那一典禮將成為歷史,進入永恆的

缺席的他,與人們同在。
不作聲的他,也與人們同在。
大哉!缺席的,是無言的。缺席的,是批判的。

缺席的他/者,是與眾人臨在,也是與我們同在。
缺席的他/者,默言察看著眾人,臨在你和我身邊
大哉!缺席的,是存在的。缺席的,更是永恆的。

因缺席的,比在場更重要

圖: 一張空椅子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