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高達的電影經典—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

當中包括令高達聲名大噪的首部長片《斷了氣》,顛峰之作《我的一生》,令人感動的科幻電影《阿爾伐城》,被視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輕蔑》,刻劃女性情感、香港首次公映的《已婚女人》,開心歡樂的《女人就是女人》,黑幫犯罪片《不法之徒》和《狂人彼埃洛》,關心社會的《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中國女》、《周末》、《一加一》、《英國之聲》、《一切安好》、《第二號》和《此處與彼處》,回歸正統電影製作模式的《慢動作》和《激情》,富爭議性之作《萬福瑪利亞》,具自傳色彩的作品《高達十二月自畫像》、《芳名卡門》和《誓不低頭》等等。
尚-盧•高達是「法國電影新浪潮」中最重要的創作者,至今導演作品超過90部。他的作品前衛、實驗、打破傳統結構常規、敢於表達政治立場。
上月份(九月份),筆者便觀賞他的兩部代表作品—<斷了氣>,<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對於<斷了氣>的內容,筆者暫不作評論。本次,對於他的另一部電影—[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十分特別有感想。該電影背景為60年代中期,當時法國社會、哲學與思潮都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後現代思想。不少法國知識份子在不同領域中表達對不同議題的反思,如福柯,德里達,拉康,德勒茲等。
高達在該部影片裡,描寫一個兼職妓女的家庭主婦一天的生活。影片不斷夾雜著許多字幕、符號與旁白,聲音。起初如竊竊私語般的旁白,告訴觀眾女主角的背景。忽然鏡頭一轉,拍攝1966年,巴黎正在進行各項基建工程—鋪路建橋。女主角如紀實片,以第一人身份告訴觀眾,她所面對生活種種壓力。忽然她又在咖啡館裡,挑逗其他男性眉來眼去。忽然,鏡頭一直以一杯咖啡的特寫去表達生命茫然、空洞。旁白卻大談生命的哲學和宇宙生成等哲學議題。忽然,拍攝一對文藝男女談論詩學,旁白卻又批評資本主義社會…..。
總之,整齣電影沒有明確又清晰的主題,在場觀眾們完全無法把握。起初筆者也看不明白,不過,頓悟明白它是一部後現代主義電影。高達根本就是要整齣電影沒有任何主題,而觀眾們又無法把握任何明確又清晰的主題。因為後現代主義的思想特色,就是沒有明確的,清晰的,完整的。只有片斷的,零碎的,不明確的,非-理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各取所需」式詮釋可能。由此看來,在六十年代,高達藉著電影來反映後現代思維和,不單只具有前衛意味,更顯示他的學術涵養,實在不簡單。
圖1: 劇照
Labels: 光與映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