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4 May 2009

俄國寫實悲劇

西方悲劇有兩種,一種是古典悲劇,它著重描寫命運給人的枷鎖,但也突出人性偉大悲壯的一面,洗滌人心的悲傷,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這一類;另一種是近代寫實主義的悲劇,它幾乎是不帶感情地旁觀世事,冷靜且深刻描繪人間的痛苦和醜陋,它把我們丟棄在無助的荒野,偶而帶一點點憐憫,而旨在忠實地反映人生現實,十九世紀俄國的寫實主義作品就是此類的代表。 ......

故此托爾斯泰,杜斯妥耶夫斯基,高爾基等俄國文豪的作品,那麼打動每個讀者的心靈。且成為俄國文學的傳統。早前筆者有機會欣賞,電視電影版<齊瓦哥醫生>,由新一代英國女星姬拉麗莉主演。觀賞後,深感受到那俄國悲劇文學的傳統。故事記述,在帝俄時候,醫學院學生齊瓦哥邂逅山寨廠少女娜拉,畢業後各自成家立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地裡再次遇上當護士的娜拉,燃起大家心中的愛火。戰後大家分離歸家,不久又爆發內戰,..大家相見又分離...分離又相見...什麼革命?只不過是小人的公報私仇手段。

最令人悲哀,好心罨(音:up)!就是齊瓦哥離開共黨游擊隊,越過不少茫茫雪地和山嶺,終於回到莫斯科。可惜一切人與事物都面目全非。昔日所住的大宅成為共黨的小學。外父與妻兒被放逐遙遠的西伯利亞。音訊卻全無。孤獨一人藉以行醫,只等待娜拉的出現,最後他看到娜拉的背影了,...........

以馬列主義為綱領的偉大祖國,也深受到那現實主義的悲劇風格所影響。其中現今旅美作家哈金(原名:金雪飛),正是那類小說的代表者。當中<等待>,更獲得美國福克納獎(美國文學成就大獎),另外有<新娘>,<瘋狂>,新作是<戰廢品>。

請參聽李怡先生主持<一分鐘閱讀>

後語:1989年,王傑所演出的鐵達時廣告,尤其是最後一幕,雪地茫茫孤身一人走路。最充分表現出寫實主義悲劇那種孤寂無奈的感覺。有點像齊瓦哥醫生徒步回莫斯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VYw6QIRXFk

Labels:

1 Comments:

At 21 May 2009 at 21:29 , Blogger ivylaw said...

王傑鐵達時廣告是我小學時候首播的,那時候我除了覺得幾靚之外,沒有甚麼感覺。廿年後重看,我差點在辦公室裏哭了出來。看來我開始老了。
想起朱家鼎這樣的才子也過身了,真是不勝唏噓~~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