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 July 2007

悼念基斯洛夫斯基

去年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基斯洛夫斯基(Kieslowski Krzyszt)十年祭活動。

Kieslowski Krzyszt是誰?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又譯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1941年6月27日~1996年3月13日),著名波蘭電影導演、劇作家。著名作品有《三色》和《十誡》, 遺作劇本<情獄>。

筆者認識Kieslowski的電影是由認識<十誡>開始
<十誡>,是一個包含十個單元式的系列劇,每一個故事都是基於聖經裡十誡中的一條戒律,並將故事安排在了當代的華沙,這一系列劇是為波蘭電視台創作的。好像香港電台的<獅子山下>

那十個故事,乃是藉十誡中的每一條戒律為基礎。目的不是向觀眾說教,我們應該如何遵守,怎樣才算是個好人。卻是娓娓道來現代人的倫理困境。

筆者認為,基斯洛夫斯基並沒有否定上帝的存在,大家要注意,波蘭是天主教國家
他要告訴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上帝是缺席了。面對一切道德抉擇之時,作為平常人的我們,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承擔那些抉擇後的結果。
說明在道德倫理價值上的抉擇,並不是黑白分明,現實生活往往是充滿灰色的。
也正是為什麼上帝吩咐亞當夏娃,不可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因為人類是承擔不起的那無可挽回結果。加上配樂效果,更讓觀眾格外有沉重感覺。

另外,筆者發現<十誡>有一特別之處,就是在十個獨立單元故事,可是每一個故事,卻出現一個"路人甲"的人物(閒角)。他有時並不作聲,有時與主角擦身而過,有時觀看故事的主角們。
他是誰?據基斯洛夫斯基所說,他是點綴一下。
但是,筆者卻深覺得,他就是他者

到了後期<紅白藍>系列,同樣出現一位撿玻璃瓶的老婆婆。
他者再次出現。

雖然主角們不認識他,他分享主角們的一切感受,臨在主角的景況。
........
缺席的他者,卻與主角們臨在,也與我們同在。
不作聲的他者,卻與主角們臨在,也與我們同在。
缺席不缺席的他,默默察看著我們,臨在你和我身邊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值得一看。

其後,讓<兩生花>。因他的作品《三色》和《十誡》聞名世界。

Labels:

1 Comments:

At 4 July 2007 at 10:07 , Blogger WINGWAN BIG RESTAURANT said...

大師兄,想問你借書:

1)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新千年版
2)勞思光:中國文化要義

請問你有無呀?多謝先!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