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7 June 2007

左右之分(二之二)--華人教會的左與右


左派的基督教,又稱自由派,新派。
基本立場是開放,理性,支持多元化,自由主義,以人為本等理念。
以教會的用語而言--事事關心和包容,彼此相愛,愛人如己。
十分強調神的愛,而少談神的公義和委身。
其背後神學思想理論,都是自由派(主義)神學,部份解放神學,聖經歷史批判學。
即是以人文科學方法詮釋聖經,以哲學建構神學。換言之,一套以人為本的神學。
代表人物:部份中大的教授/講師,如胡#茜,李*昌。部份聖公會主教,部份循道衛理公會牧師,馮$智/活,部份中國內地基督教研究學者,如劉小楓,王曉朝,卓新平等。
代表團體有以中文大學為基地的基督徒學會,中國內地大學基督教/宗教研究所。

整體上,他們完全是延續自啟蒙運動以來, 18世紀末的自由派主義神學的路線。
即受啟蒙思想,康德哲學影響的神學,如德國的”教會王子/靚仔神學家”士萊馬赫(F.D.E.Schleiermacher),立敕爾(Albrecht Ritschl),哈納克(Adolf Harnach),田立克(Paul Tillich),奧地利天主教的拉納(Karl Rahner)等等。是故,近代無神論之父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曾批判地說:”所謂神學,是人類學。”(人自我的投射)

自由派人士均是學者出身,且在大學書院裡,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較少提及靈修禱告,事奉教會。因此神學研究方面十分豐富和扎實。鑑於發展方向是偏以人為本,又以關心社會為鮮明旗幟,其政治立場是親/自由主義。態度是支持多元化和包容的。於是與不少政治自由主義者,或政治左傾人士一拍即合。彼此形成一股政治勢力。

**鑑於部份人士部份均是知名人士。首先,筆者聲明無意批評他們,只是針對他們對於政治和宗教的立場和言論。大家有必要"聽其言,觀其行"。

他們的政治立場是自由主義。重要的是他們佔據各大傳播媒介,因此他們的個人意見,得到有效地傳播。在民主和言論自由合理化大環境下,可以大肆評擊一些人士的守舊又無知意見,以及影響市民大眾對於某些團體/教會的觀感。某些團體/基督教保守派漸漸成為眾矢之的箭靶。教會和反對者無法反映其意見之真確性。

至於, 右派的基督教,又稱基要派,基督教原教旨主義。
基本立場是以神,聖經為本,唯獨聖經,福音主義,重屬靈,少談理性。
以教會的用語而言—廣傳福音,靈修禱告,委身事奉教會。
十分強調神的恩典,高舉神權。傳福音,禱告,教會事奉。
其神學思想理論,都是基要派,福音派,部份靈恩派,加爾文主義神學,正統原文聖經研究。即是以教會正統方法詮釋聖經,以聖經與有限度理性建構神學。換言之,一套以教會為本的神學。
代表人物為宋尚節,王明道,倪/析聲,馬有藻,章力生。部份天主教主教和修士。
代表團體有大公宗派教會—信義宗(路德會),改革宗(長老會,歸正宗),浸信會,宣道會,播道會,五旬節會,(部份)聖公會,(部份)循道衛理公會,甚至以倪/析聲,李/常受為首的基督徒聚會所。(注意!倪/析聲,李常/受的神學是屬異端,而立場是極端右派。)。

他們的政治態度是不理會政治,或者保守主義。
他們均是教牧人士,只專注教會事工,信徒屬靈情況,關心有沒有傳福音。不問社會時事,如何對教會和信徒的影響。對於一些社會時事,採取一種類似出世,自說自話態度。沒有深入了解事情始末情況下,妄意批判事件。

往往發生這樣的對話----
“你好,我想表達一下意見,今次中大學生做得不對。學生報不應該有情色版。”一信徒說。
那主持人道,“你有沒有看過中大學生報?”
“沒有。”
“先生/小姐,你應該先看看。在西方的大學裡,都很開放地,對於情色的議題,已有不少討論。香港又話國際大都市,為何仍然封建?作為大學生,理應敢於討論。我們給他們機會。不應妄意壓制他們。你又沒有看過中大學生報。還是先看看學生報。”那主持人。
“大學生應該道德高尚……大學生不適宜。…” 信徒理虧地說。

或者在教會,可能會聽到一些教牧人員這樣說:
“…….大家看,那些人無知地批評聖經,聖經是神的話語,是無誤的。兄弟姐妹好好靈修,讀經,傳福音。不要被迷惑。……”

是故,完全沒有認真地面對信徒境況與挑戰,以及積極理性處理回應問題核心。在現今社會,面對那種局面,叫基督徒該怎樣活出基督的樣式?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