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5 July 2009

尋找李察的觀後感

有一天晚上,宿舍[牟]利社,播放電影「尋找理查」。演員是影帝阿爾柏仙奴,他更是該片的導演,可算是他第一次自演自導的電影。

本電影的拍攝手法獨具特色,就是把拍攝期間的片段,即是籌劃,資料搜集,事前排練等,演員及幕後人員工作過程,加上正式故事演出的片段。怎樣說呢?

例如那一幕是理查來問候身為皇帝的哥哥-愛德華七世,故此看見阿爾柏仙奴身穿戲服去見皇帝……。突然,另一鏡頭是一教授介紹莎士比亞在劇本怎樣形容及塑造理查三世的形象。且阿爾柏仙奴跟助手討論以怎樣方法去詮釋那位理查三世。

或者,其中一幕是主要內容說皇后跟白金漢公爵談論繼承人選,於是看見演皇后的女演員跟演白金漢公爵的演員在事前排練的過程來代替了正式出場的過程,真是奇妙。

為何那樣做呢?因為劇本是莎翁的作品[理查三世],阿爾柏仙奴認為若果以傳統那種敘事性去演繹,觀眾將會感到很沉悶。尤其是莎翁那種古人的作品。現代人不會深入去了解莎翁背後的種種理由。故為了帶動觀眾的興趣,必要以另一種方式去演繹莎翁作品。故此他就採一種半記錄半敘事性方式去演理查三世。

其實故事是記敘理查為了得到皇帝之寶座而去剷除異己及誅殺兄侄,到最後成為歷史上「理查三世」,而被殺的一生故事。

從故事裡,我再次體會到陰謀家為達目的,享有至高權力而不惜地做出誅殺兄侄及異己份子等冷酷泯滅人性的事情。最後得到權力之時,卻是失去愛和良知,同時遭受不斷良心上譴責。

權力真是多使人可怕呢!真不知為何仍有不少人為了一時的權力而泯滅個人的良知做事呢?當獲得最理想東西,卻是失去真貴的東西。從古到今,人總是被虛無的榮華而腐蝕自我良知。我們應該敬拜主耶穌,因為一切所有都由衪所應許,我們才獲得的,並非自我全然的努力爭取。願主基督憐憫這些人,讓他們悔改。

14/5 構思
15/6, 8:10pm完成,於宿舍
(貝多芬之皇帝協奏曲是否對權力慾的諷刺)
*****
註: 因上星期,筆者觀賞話劇[李察三世],聯想起也曾觀看此電影。
Looking for Richard【尋找理查】網站
圖: 尋找理查的海報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