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遺忘的,卻桃李滿門,具前瞻又洞察的學人

有些偉人,在其有生之年,默默耕耘,看似沒有什麼成就。往往鬱鬱不得志,在死後,才被人們發現他的偉大之成就。就像在社會學和哲學領域裡,有位是常被人遺忘和忽略的—西美爾。
格奧爾格.西美爾 (Georg Simmel,1858—1918,又譯齊美爾,齊默爾),是德國文化哲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哲學家。是形式社會學的開創者。主要著作如下:<論社會分化>(Uber sociale Differenzierung, 1890),<歷史哲學的問題>(Die Probleme der geschichtsphilosophie,1892/1905),<貨幣哲學>(Philiosophie des geldes, 1900),<康德十六講>(Kant:sechzehn vorlesungen,1904),<康德與歌德>(Kant und Goethe, 1906),<論宗教>(Die Religion, 1906/1912),<叔本華與尼采>(Schopenhauer und Nietzsche, 1907),<社會學>(Soziologoie, 1906),<歌德>(Goethe, 1913),<生命直觀>(Lebensanschauung: Vier metaphysische Kapitel,1918)等等。
他生於一個認信基督教的猶太商人家庭。父親死得早,遺產豐厚,足以令西美爾無經濟煩憂。中學畢業後,西美爾在柏林大學修讀歷史和哲學,後轉為哲學與藝術史。1881年始,他以自由職業者(編制外講師)身份任教於柏林大學。即是相當於今日某某大學校外進修部的講師。其薪金是依靠學生的學費來維持。一直到晚年,才得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教席。
幸好,西美爾魅力非凡和教學有方,吸引不少學生來選修和旁聽。後來,他們當中有不少成為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譬如有西方(新)馬克思主義創始人Geoge Lukacs, (新)馬克思主義烏托邦理論家Ernst Bloch,社會學研究重鎮—法蘭克福學派(Fankant School)的Theodore W. Adorno, Herbert Marcuse, Walter Benjamin。還有一個重要共通點,大家不可不知,就是他們均是猶太人。真是上帝的選民。
同時,西美爾的研究,範圍都是日常生活事項。如貨幣,女性問題,時裝,宗教,文化藝術,大都會的生活點滴。十分之生活化,並不抽象。西美爾透過探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現象,說明社會現代性現象,作文化效應的分析。
現今不少社會學家,重讀他的著作,發現十分獨具前瞻性。正如他唯一本系統性學術著作<貨幣哲學>。該書主要研究貨幣制度與文化的內在關係。他著重點在於貨幣經濟產生的社會文化效果,探討現代精神如何從貨幣經濟和金錢文化中浮現出來。如何影響社會,改變人們生活與價值。
是故,有學者指出,馬克思<資本論>所分析是,社會上層建築背後的經濟基礎的作用,而西美爾的<貨幣哲學>則探討經濟形式的非物質因素(心理學,形上學),對於貨幣引起的現代性現象作文化效應的分析。所以有學者,如劉小楓先生,西美爾對於貨幣的精湛剖析,社會如何產生異化現象。恰巧與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的經濟學分析,兩者分析甚有南轅北轍,且有異曲同工之處。(馬克思又是猶太人!!)
由此看來,西美爾的一生,雖然沒有什麼重大成就。只在研究領域和講壇,默默耕耘,不過,筆者認為,他的最偉大之成就,是培育一群傑出的思想家,文化學人。
圖: 西美爾
Labels: 哲學家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